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道教传经神话的伦理治疗内涵

发布时间:2017-10-25 01:00

  本文关键词:道教传经神话的伦理治疗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道家 道教 尊道贵德 社会治疗


【摘要】: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视野,是因为它不仅高举黄帝旗帜,而且将古典道家书籍列为经典文献,代代相传。就思想脉络而言,无论是原初道家、古典道家,还是制度道教,都以"道"为其思想体系的基石,而以"德"为修身养性的纲领。《道德经》所提出的"尊道贵德",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整个道家学派的精神主旨。以"尊道贵德"的眼光来观察万物,这称作"道观"。按照道家的立场,宇宙万物皆发生于"道"而滋养于"德",故"尊道贵德"既是宇宙的本有法则,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据。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亦须尊道贵德。然而,由于欲望的驱使,人类在许多场合、许多问题上却不能"尊道贵德",从而导致个体疾病与社会疾病的交错发生。在"道观"的过程中,道家学派不仅看到了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诸多病态,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身心治疗与社会治疗的思路、方案,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以往学术界对道家文化的研究虽已有很多成果,但对其在社会治疗方面的思想遗产却发掘不够。有鉴于此,本期组织了四篇专题论文,希望能够为当今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理提供某种借鉴。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道家 道教 尊道贵德 社会治疗
【基金】: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道教传经神话与唐前道经道派关系研究》(2014031502)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道教经典浩如烟海,其中很多经典在出世、传授与流布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具有宗教特征的神话故事,这就是道教传经神话。道教传经神话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神话、道教史、道教经典和道教思想等诸多内容。道教的伦理思想也会通过传经神话的方式展现出来,对道教信众发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远国;;中和之道的理论阐释[J];中国道教;2009年06期

2 程雅君;;论道家道教健康模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春兰;兰国庆;;道教与士大夫的人生哲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肖群忠;;论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王彤江;;隋唐五代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初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小平;天台山和合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7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卢伟;郑观应道教思想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卿希泰;;试论《太平经》关于天地人“三合相通”与“中和”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道教;2009年05期

2 李远国;;中和之道的理论阐释[J];中国道教;2009年06期

3 顾荣芳;健康思想渊源与关注健康的时代意义[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3期

4 宋野草;;从《摄生月令》看道教的顺时养生理论[J];中国宗教;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海;;元代道教史籍发展的社会背景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宋道发;;道教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初探[J];中国宗教;2009年04期

3 ;《杭州道教史稿》[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9年01期

4 贾发义;;山西道教历史发展特点析论[J];宗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5 巴雷特;曾维加;;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J];宗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6 张方;;十年披荆 独辟蹊径——读樊光春研究员新著《西北道教史》[J];中国道教;2010年03期

7 李海林;;一部体现地理特色的地方道教史力作——《西北道教史》述评[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1期

8 张广保;;当代道教研究的新动向:区域道教研究——兼评孔令宏、韩松涛著《江西道教史》[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4期

9 詹石窗;;重新认识道教的起源与社会作用[J];中国道教;2013年02期

10 陈垣;;谈谈道教史研究的问题[J];宗教学研究;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华;;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宜峨;;从美国《道教与中国艺术展》谈谈对道教研究的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萧霁虹;;倾听自然:云南道教成因的另类解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4 黄至安;;道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的探讨[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耀庭;;道教教义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四次变化——各家对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金元时期的道教教义变化论说的综述[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詹石窗;;道教哲学新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7 贾英哲;;道教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8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袁志鸿;;继承道统 面对现实 寻求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郑志平;;弘道扬教 任重道远——对21世纪道教发展的冷峻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仲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肯定道教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记者 新兰 通讯员 孙f ;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利安 西北大学;再现西北道教历史面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田垣;关于鲁迅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争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教授 牟钟鉴;发挥道教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邓国均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周珊珊 浙江大学哲学系;道、学、术双向互动中的道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樊光春;方志文献在西北道教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宗昱;从文献学向史学的转变:塑造新的道教史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驰 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道教话剧再现优秀传统文化[N];联合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5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敏;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唐怡;道教戒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春;唐代道教管理制度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石艳霞;道教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峰;道教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慧敏;道教女性伦理观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宣辰;道教在朝鲜、日本传播的原因及影响[D];延边大学;2008年

6 程杨;近代道教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金凤;清代广州道教初探[D];广州大学;2009年

8 徐敏;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奇;边缘到中心:唐宋江西道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魏荣;明太祖时期道教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1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91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