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本生因缘文学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5:30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本生因缘文学的叙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 汉译佛经文学 本生 因缘 叙事 叙事视角 叙事时空 叙事结构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继东汉以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二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翻译的佛经,相对于东汉时期而言,无论是在译经的数量,还是在译经的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提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不再像东汉时期的汉译佛经那样读之给人以生硬、晦涩之感,而是注重词汇的选择和经文的修饰,以求在佛理的阐释和行文的风格上更接近于佛经的原貌。本文选取这时期汉译佛经作为研究对象,拟从文学的角度,运用叙事学的方法,对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以讲述本生因缘故事为主的佛教经典进行叙事分析,以寻找和总结它们在叙事上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全文共分四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汉译的概况,近现代以来学术界对汉译佛经的研究状况,汉译佛经文学的界定和文学性内涵的分析,以及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叙事学在中西方的发展过程和异同的简要回顾,从而为本文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章主要是阐明汉译佛经中本生因缘故事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它们的出现与古印度社会流行的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思想息息相关。而佛教在吸收这种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轮回业报观念。本生因缘故事就是在轮回业报思想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它们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第二章重点从叙事视角方面分析本生因缘故事存在的诸种叙事角度。本文以佛陀的视角为参照点,从而分为以经首语所暗示的全知视角,佛陀作为故事角色的第一人称主人公视角和第一人称见证人视角,以及多种视角的组合和转换对佛经叙事的作用。 第三章重点分析本生因缘故事的叙事时空。由于本生因缘故事属于虚构创作,因此,在故事情节中,时空幻化、时间的扭曲和变形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佛经通过倒叙、预叙等手段,为故事叙事增强了悬念,也增强了佛经故事的神异色彩。 第四章分析的重点是本生因缘故事的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有表层的机理结构和深层的哲理结构之分,本章将从本生因缘故事所共有的三段式的表层结构入手,以深入到为佛教轮回业报思想所统摄的深层哲理结构的探讨。 结语部分总结本生因缘故事的叙事特点,同时提出汉译佛经文学中的另外两种重要的类型:佛传文学和譬喻文学,简要介绍它们在叙事上特色。但无论是本生因缘文学,还是佛传、譬喻文学,它们都是在佛经因果叙事的思维模式下进行故事叙述的。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汉译佛经文学 本生 因缘 叙事 叙事视角 叙事时空 叙事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6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典翻译概况8-10
  • 二、汉译佛经文学性的内涵10-12
  • 三、叙事与汉译佛经文学研究12-14
  • 四、汉译佛经文学叙事研究的学术概况14-16
  • 第一章 本生因缘故事的形成16-21
  • 第一节 本生故事的形成16-18
  • 第二节 因缘故事的形成18-21
  • 第二章 本生因缘故事的叙事视角21-27
  • 第一节 佛经叙述者21-22
  • 第二节 本生因缘故事的叙事视角22-27
  • 第三章 本生因缘故事的叙事时空27-37
  • 第一节 幻化的叙事时空27-29
  • 第二节 叙事时间的扭曲—时距控制与时间反差29-31
  • 第三节 叙事时间的变形—时序变形与悬念设置31-35
  • 第四节 时序关系和因果关系35-37
  • 第四章 本生因缘故事的叙事结构37-45
  • 第一节 表层结构:分层叙述的框架结构37-40
  • 第二节 深层结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佛教哲学40-45
  • 第五章 结语45-48
  • 参考文献48-55
  • 后记55-56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5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继红;朱庆之;;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J];当代修辞学;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097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97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