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王恩洋与近现代儒佛之辨

发布时间:2017-11-10 08:30

  本文关键词:王恩洋与近现代儒佛之辨


  更多相关文章: 欧阳竟无 唯识学 三教 支那内学院 缘起论 同中之异 新唯识论 阿赖耶识 熊十力 圆融


【摘要】:正儒佛之辨是指儒家和佛教之间辨同析异、辨析义理、融摄互释的思想比较,是三教关系中的重要论域。儒家和佛教之间通过思想的比较,一方面更加彰显各自的思想特质,另一方面又就共同的论题通过深入地互摄阐释,得出超越儒佛壁垒的创新性、圆融性的思想。洪修平先生指出,在三教关系的研究中,应该充分注意异同的互渗。他说:"我们在分析三教之异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其异中之同,而在探讨三教之同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其同中之异。"~①具体到儒佛之辨,我们也就不仅要注意儒佛之"辨异",还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唯识学视域下的儒释之辩”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3YJC720037
【分类号】:B948;B222
【正文快照】: 儒佛之辨是指儒家和佛教之间辨同析异、辨析义理、融摄互释的思想比较,是三教关系中的重要论域。儒家和佛教之间通过思想的比较,一方面更加彰显各自的思想特质,另一方面又就共同的论题通过深人地互摄阐释,得出超越儒佛壁垒的创新性、圆融性的思想。洪修平先生指出,在三教关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10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邹迎曦;;浅议两淮盐商的发展与嬗变[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9 宁莉娜;;严复逻辑观的语用分析[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强;“哲学者,无结果之学也”——略论欧阳竟无对现代哲学创构之态度[J];哲学动态;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1165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65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