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略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11-15 08:25

  本文关键词:略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藏传佛教 活佛转世 噶玛噶举 达赖 班禅


【摘要】: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中最具特色、极富异彩的一大现象,也是国内外藏学界颇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文章从“活佛”这个概念切入,认真论证了“活佛”一词的涵义及由来。 万物依因而生,依缘而存。整个佛教世界唯有藏传佛教形成了“活佛转世”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原因何在?文章认真探寻佛教西藏化的步伐,认为就理论基础而言,除了佛教相关理论,即佛教法身、报身、化身的三身学说;六道轮回理论;菩萨道思想与佛教密宗中阴度亡经和往生夺舍法两种秘法外,还与西藏独特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藏族原始灵魂观念和苯教的灵魂不灭观念;藏族传说中化身的观念,藏族史诗中转世的观念。此外,就历史起源而言,“活佛转世”诞生于藏传佛教中,也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派林立的元代,在政治上屡屡碰壁的噶玛派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袭制和随后出现的伯侄继承制,创立了活佛转世制度,以解决政教合一制度下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活佛转世制度从元代创立至今,已经历了700余年的历程,文章对活佛转世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认为:三世噶玛巴攘迥多吉成功转世标志着西藏活佛转世制度的建立;格鲁派达赖和班禅两大转世活佛世系的建立标志着西藏活佛转世制度的发展;而清初“金瓶掣签”制度的建立则标志着西藏活佛转世制度的完善。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逐步探索和研究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央政 府批准班禅大师转世以来,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开始逐步恢复和发 展。在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活佛转世制度的现状后,文章认为,目前 活佛转世制度存在仍有其特定的价值: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结;有利于满足信教群众心理寄托的需要;有利于与达赖集团和“藏 独”分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此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活佛转世制 度现存的活佛大量出现,鱼龙混杂及转世程序奢华,加重人民经济负 担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建议:加强研究,扩大宣传; 加强管理,注重引导;加强教育,重点培养。 关键词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噶玛噶举,达赖,班禅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949.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真;知识经济条件下对“大九寨”的形象定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胡华楠;陈戍国;陈谷嘉;;明初的三教合一思想[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3 王启龙;《彰所知论》研究之一——藏汉文版本及相关问题[J];中国藏学;1997年01期

4 牛达生;西夏学研究中藏学研究成果的应用[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5 罗布;论和硕特在藏时期的甘丹颇章政权[J];中国藏学;2002年02期

6 徐国宝;藏文化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中华母文化的共性[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7 熊文彬;从版画看西夏佛教艺术对元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3年01期

8 牛宏;宗喀巴大师的文殊情结[J];中国藏学;2005年02期

9 李若虹;;从《多仁家族史》析乾隆朝晚期的清廷[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10 萨尔吉;;略论《菩提道炬论》涉及的相关问题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孙娟;从世俗到神圣[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陆军;五世达赖喇嘛政教地位的确立[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杰华;汉藏宝,

本文编号:1189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89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