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景教的道教化——新发现一篇道教碑文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11-25 04:06
本文关键词:明代景教的道教化——新发现一篇道教碑文的解读
【摘要】:本篇解读了山西省平遥县新发现的一件《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认为该碑记内容可能与明代中国内地景教衰亡后逐渐融入民间佛教、道教的史实相关。景教是起源于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基督教分支,自唐代从波斯传入中国后,曾在中国本土长期传播,直至明代中叶才彻底衰亡。未能把握好外来宗教本色化与在地化的平衡,应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来宗教在当代中国境内仍有较大规模的传播。如何引导其适应中国本土传统文化背景和现实处境,实现"中国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研究历史上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本土传播的经历,或许能对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分类号】:B979
【正文快照】: 笔者近日审阅学生张方的博士学位论文《明代全真道的衰而复兴》,在该书稿附录的资料中,见有一篇《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是去年张方在山西平遥县调研时采集到的。仔细校读之,感觉此篇碑文内容可能与明代中国内地景教衰亡,逐渐融入民间佛教、道教信仰的史实相关,故撰此文略做,
本文编号:1224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2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