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身心变化丛林中的他者—在瑜伽与冥想视角下探讨马哈希正念中国本土化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7-12-02 05:05
本文关键词:追寻身心变化丛林中的他者—在瑜伽与冥想视角下探讨马哈希正念中国本土化的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冥想 马哈希禅法 班迪达禅修中心 正念 毗婆舍那
【摘要】:在某种意义上,南传佛教中马哈希正念的教学特点对中国禅宗的启示在于其对戒和定的态度。没有戒与定的基础,修行者难以获得由修证而来的智慧,如观智。观智是直觉智慧,即对于一切法的无常、苦与无我,不加思维直接觉知。 定,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观照的目标,分为静态的定和动态的定,刹那定属于后者,对于毗婆舍那的修习至关重要。 正念就是直心,,是对当下的一切了了觉知而不分别。保持正念重在观照念头和感受的生灭。正念与生俱来,易于培养。保持正念首要的是观照自身的思想、情感、态度等可直接体验的对象。 今后,中国的冥想中心将会受益于对南传佛教中班迪达禅修中心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借鉴。南北结合的设想不是对中国禅宗教学方法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扬其“自上而下(top-down)”的教学传统。本文一方面体现人类学“以小见大”的研究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人类学现实关怀的价值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周仁来;;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1243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