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日本的富士山形象

发布时间:2017-12-03 12:26

  本文关键词:论日本的富士山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富士山信仰 富士山形象 自然环境 佛教思想 庶民化


【摘要】: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在日本人的心中它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日本文学者讴歌的主题。日本最古的和歌集《万叶集》吟咏了富士山的高大与神圣。中世的纪行文中作者感动于富士山的壮美。江户前期的松尾芭蕉赞美富士山“瞬间绘百景”。同时,对于日本人而言富士山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是崇敬的圣地。平安时代的富士山浅间神的遥拜,中世的修验道的修行者的登拜,江户时代的平民登拜等等,富士山是日本民俗宗教的一部分。现在浅间神社在日本全国中存在,每年夏天的“富士山开山祭”、“镇火祭’等仪式中富士山作为确保国家安泰,确保崇敬者、登拜者安全的祈祷对象而被祭拜。总之,文学作品赋予了富士山多彩的形象,富士山的信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日本人自古以来创造了丰富的富士山文化。 那么,日本人与富士山亲近的渊源何在,富士山形象中体现着日本人怎样的意识,其形成要素又是什么呢?本论文旨在参考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信仰形态与文学作品两个方面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究日本古代到近世的富士山形象的形成脉络及形成要素。 本论文由“序言”、“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 序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先行研究及论文的梗概的介绍。正文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从富士山信仰的形态出发,比较日本古代到近世的富士山形象。第二章分析、比较日本古代到近世的文学作品中的富士山形象。第三章从自然环境、佛教思想、近世庶民化背景三个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部分,通过对论文内容的全面总结,概括日本古代到近世的富士山形象的形成脉络及形成要素。 日本的富士山形象源于日本民族对山地及其自然环境的敬畏,特别是对富士山喷发的畏惧之念。《万叶集》中的和歌咏叹了富士山的壮观,同时将其视为镇守国家的神山。平安时代浅间神社的设立也是出于镇火护国的目的。而在律令社会的佛教兴盛政策的影响下,由于日本古来的山岳信仰和外来的佛教信仰相融合,出现山岳修行者。末代上人开山后,富士山成为修验道的修行之地,从遥拜的对象变为登拜之山。中世的纪行文中继承古代的富士山形象的同时,也出现了体现神佛习合思想的富士山形象。而中世的动乱中,以咒术救济庶民作为目标的修验道深入民众,为近世富士登拜的平民化构筑了基础。在近世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现实主义倾向较强的町人文化昌盛。庶民化的社会潮流中富士山成为平民的体验对象。近世的俳句中富士山高耸、壮观,并成为体现心绪的灵山。 总之,从日本的古代到近世,随着时代的变化日本人对富士山的认识从作为憧憬和恐怖相融合的畏敬的对象到切身亲近的对象,从远眺的对象到体验的对象,从远方的外部世界到现实的存在,由此渐进变化着。日本人传承着已有的富士山形象,并持续发现新的富士山之美,富士山是日本不变的文艺之源。作为日本风景的象征,是日本人与之亲近的特别之山,对富士山的憧憬持续住在日本人的心中。日本的富士山形象是自然环境、宗教思想、社会背景的影响下日本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培育并传承下来的。 以上,从信仰形态与文学作品两个方面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日本的古代到近世的富士山形象,揭示其形成脉络与形成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313.06;B9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汤丽;日本山岳信仰中的女性禁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铁军;;“百人一首”的山情结[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1期

3 周晓杰;;富士山名称的由来[J];日语知识;2007年04期

4 殷占堂;;富士山 日本的神山[J];世界遗产;2011年04期

5 韩霈qV;;走近“富士山”[J];日语知识;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1248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8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