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喀巴“空有之争”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宗喀巴“空有之争”思想
【摘要】:"空有之争"在佛教思想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空有之争"所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佛陀正义而为中国佛教广泛关注。近现代,以宗喀巴为主的藏传中观学的传入,为"空有之争"的探讨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向。根据宗喀巴的探讨,"空有之争"是通过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包括依他起性胜义空不空、是否需要安立阿赖耶识、中观之空是否就是断灭。宗喀巴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以自空与他空抉择空有之争,安立中观应成为了义正见。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太虚与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4BZJ01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佛教思想史中,“空有之争”由来已久。因为涉及佛陀正义的开显,所以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中,这也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思考在近现代展开了新的路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宗喀巴思想由法尊译介到汉地。对近现代佛学研究来说,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宗喀巴的中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后芳;;宗喀巴的《诗文散集》浅析[J];西藏研究;1989年03期
2 祁永柏;宗喀巴落发皈依的峡峻寺[J];青海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3 王尧;褚俊杰;;宗喀巴思想的历史渊源[J];中国藏学;1991年03期
4 周炜;;有关宗喀巴佛典传授年代的几个问题[J];中国藏学;1992年03期
5 易晴;;朝觐宗喀巴[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8期
6 李占吉;比如寺庙基址选择的传说[J];西藏民俗;2002年01期
7 徐东明;;论宗喀巴的中观思想及其影响[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朱丽霞;;宗喀巴“智慧方便”双修思想的特质——与禅宗相比较下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9 周天策;龙计兵;;宗喀巴的中观思想初探[J];商业文化;2010年04期
10 宋锡同;;宗喀巴佛教改革的启示[J];中国宗教;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哲;;少数民族学人创新工作室快讯[A];共识(2013春刊09)——民族关系中国梦 讲信修睦行宪政[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藏藏医学院 魏冬;宗喀巴学习生涯中的“十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魏冬 西藏民族学院;宗喀巴:藏传佛教的改革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云峰;宗喀巴灵塔重现金光[N];甘肃日报;2002年
4 本报通讯员 罗容海;宗喀巴故里有座现代化的藏文化馆[N];光明日报;2012年
5 罗宾;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及格鲁派的兴起[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辽宁记者站 王秉德;菩提林中万佛洞[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8 梁文道;生物尚求多样,况乎文化?[N];南方周末;2008年
9 梁衡;人与石头的厮磨[N];发展导报;2004年
10 单小海;塔尔寺词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鹏;宗喀巴“无我”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徐东明;宗喀巴中观哲学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3 喻长海;宗喀巴与吉藏的中观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袁升祺;宗喀巴三士道之宗教伦理思想解读[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周璐;宗喀巴的宗教整顿及其戒学思想[D];吉林大学;2013年
6 周天策;宗喀巴显教实践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万全勇;宗喀巴“缘起自性空”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8 马俊红;试析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中观思想[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249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