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伊格尔顿后现代文化与宗教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17-12-09 16:31

  本文关键词:伊格尔顿后现代文化与宗教思想论析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美学 伊格尔顿 后现代文化 宗教 信仰 原教旨主义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伊格尔顿着手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批判。近年来,他回归文化与宗教的具体问题,于2014年出版《文化与上帝之死》一书,讨论宗教缺失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书中他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超越了他早期的文化批判思想。他认为,后现代文化是一种"后-宗教"文化,是一种无神论思想,是信仰的缺失。伊格尔顿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角度,批判了这种资本主义的无神论思想。一方面,正是这种思想泛滥促使了原教旨主义的回归,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向其他国家经济上的扩张和文化思想的输出,导致了极端宗教的反抗,引发了一系列恐怖事件。面对不断升级的恐怖事件,西方世界缺乏理性、以暴制暴的方法更是进一步激化了东西文化与文明的矛盾。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0;B920
【正文快照】: 作为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的文化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化思想是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乃至整个学术体系的基石”,把握他的文化思想对“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轨迹、思考全球化形势下马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美学观述评[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3年00期

2 克利夫·麦克马洪;李永新;汪正龙;;论伊格尔顿[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5年00期

3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4 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5 韩伟;徐蔚;;文化的危机与弥合——读伊格尔顿的《文化的观念》[J];文艺评论;2010年01期

6 陈文;;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理论观[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4期

7 王杰;许娇娜;;从伊格尔顿研究到新自由主义批判——大卫·奥尔德森访谈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8 王翠;;“理论高峰”之后——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贾洁;;论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策略[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10 吴亮;;西绪弗斯,还是普罗米修斯?——评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J];粤海风;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黎文;伊格尔顿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N];文汇报;2012年

2 编译 黎文;特里·伊格尔顿谈文学[N];文汇报;2013年

3 余亮;@马克思[N];东方早报;2011年

4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姜华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21世纪仍然在场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王一川 梁刚;辩证批判与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9 马海良(山西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化的分裂与整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 李君如;为什么要重新讨论马克思“是对的”?[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D];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晓芹;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梁宏宇;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媛;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中的“审美话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尤娟;伊格尔顿文化哲学思想的社会批判意义[D];山西大学;2008年

5 文剑;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论[D];西北大学;2009年

6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1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71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