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大乘起信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12:14

  本文关键词:《大乘起信论》研究 出处:《河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乘 真如 实相 缘起 熏习


【摘要】: 《大乘起信论》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大乘起信论》涵盖了佛教各宗心性学说,总括大乘佛教教义和理论,因而被视为大乘佛学的入门概论之著。在义理上,《大乘起信论》提出真如缘起理论,以一心、二门、三大为纲领,以熏习为依托,从而实证真如之可能。这一理论,深刻而精当地涵摄了佛学的精华和要义,透析了宇宙人生之究竟,为隋唐佛教乃至宋明儒学的发展理路奠定了基本理路架构。正是由此,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各宗各派竞相研习,从而使得《大乘起信论》广泛流传,并对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和作用。而且,《大乘起信论》的精深义理为安顿灵魂也可提供一理路的归落,特别是依据《大乘起信论》的实相观、缘起观、熏习观、修行观的四个层面,以哲学视角透析《大乘起信论》,开拓其哲学上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将为人深入审视人自身、重新构筑人之为人的价值体系和意义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Abstract]:Mahayana's theory of faith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m,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Mahayana's initiation and faith covers all kinds of Buddhist doctrines of heart and nature, and sums up the doctrine and theory of Mahayana Buddhism. Therefore, it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ntroductory works of Mahayana Buddhism. In terms of righteousness, Mahayana's theory of faith comes up with the theory of truth as the origin, with one mind, two schools, three great powers as the program, and relying on smoking habits. This theory deeply and meticulously captures the essence and essentials of Buddhism and analyzes the universe and life. For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Buddhism and even Song Ming Confucianism to establish a basic the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amework.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in the process of Buddhism in China, the various schools of competition to study, so that "Mahayana from the letter" widely spread. And it has great influence and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hinese Buddhist sects. Moreover, the profound sense of Mahayana's theory of faith can provide a rational way to settle down the soul. In particular,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reality, origin, fumigation and spiritual practice of Mahaya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y of Mahayana 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and develops its philosoph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is will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amin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value system and the world of meaning.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立天;略论中国佛教的佛身观[J];五台山研究;1998年02期

2 乔凤杰;“真如缘起”之我见[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3 易闻晓;《大乘起信论》的思辨结构[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吴可为;辨“真如”义──略论《大乘起信论》核心思想[J];法音;1998年07期

5 张实龙;“真如”解析——《大乘起信论》导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禅道;;云居见闻[J];法音;1982年01期

7 黄夏年;王恩洋先生1924年著作考述[J];宗教学研究;1998年03期

8 琳琳;;康熙御匾选注[J];五台山研究;1989年02期

9 单培根;;六无为法辨正[J];法音;1991年06期

10 胡晓光;略论“唯识”与“唯心”义[J];法音;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露;;缅怀张贤烈士[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2 ;雄关漫道真如铁 方国誓要再赶越——郑方国事迹介绍[A];中国禽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顾嘉禾;;感悟于人瑞的家风[A];江苏老龄科研文集[C];2003年

4 蔡志栋;;“恢廓民权”的尝试——试论章太炎对直接民主的探索[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颜家睦;李飞华;王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金以林;;陈铭枢与蒋介石关系初探——以宁粤对峙初期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7 江中孚;;在软土地基中采用顶入法施工的真北路立交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8 李安纲;;《西游记》作者不懂佛学么?[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禹志云;;禅之顿悟与文学欣赏[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唐永惠;;让高三的课堂活起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宇;真如地块22亿成交李嘉诚长和系若隐若现[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本版撰稿 王婷;真如:房价优势逐渐显现[N];房地产时报;2007年

3 陈兴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N];南京日报;2006年

4 秦宝;雄关漫道真如铁[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5 记者 孙煜东邋张永文;促进中日友好关系 共建绿色环保家园[N];武威日报;2007年

6 撰文 邹玖胜;农禅并重真如寺[N];九江日报;2007年

7 宋世琦;上海中捷维家真如店开业[N];建筑时报;2008年

8 记者 梁志超;真如聚集长江实业等巨子[N];房地产时报;2008年

9 杨新兴;爱是催化剂[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张湛;雄关漫道真如铁[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树青;《大乘起信论》与两宋理学心性论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志栋;章太炎哲学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元琪;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4 金刚;《瑜伽师地论》思想的目的论特征[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5 张云江;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释清决;越南禅宗史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孔祥玲;“菩萨唯识观行”的研究——以《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为范围[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峰;《大乘起信论》和“道德的形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2 边晓龙;《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邹俊娟;进化的悖论及其超升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肖剑平;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D];湘潭大学;2003年

5 郁文涵;章太炎平等观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郝飞;匛益智旭的心性论[D];辽宁大学;2012年

7 包蕾;民国时期有关《起信论》的真伪之争及评价[D];南京大学;2012年

8 孙兵;“中国哲学史”的编撰及“生命哲学”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李万进;宗密心性思想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成;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0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40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