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代生死信仰的变迁与汉画像石的兴盛

发布时间:2018-01-31 16:04

  本文关键词: 汉画像石 生死信仰 道教 汉武帝 出处:《学术月刊》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画像石经历了约三百年的发展进程,其兴盛与汉代生死信仰尤其是汉代神仙信仰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西汉武帝时期,汉代生死信仰有了重大升级,汉画像石也随之而兴起。从武帝时期到东汉中晚期,汉代生死信仰得到了持续发展并最终导致了早期道教的形成,而这一时期,汉画像石在图像内容、构图形式、雕刻技法上也经历了一个由简趋繁的过程,其发展进程与汉代生死信仰的变迁基本同步。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也几乎同步地反映了汉代生死信仰的变迁。可以看到,汉代生死信仰的发展演变乃是推动汉画像石兴盛的根本动因。
[Abstract]:The Han Dynasty portrait stone has experienced about 300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 its prosper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an Dynasty ' s life and death belief ,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Han Dynasty ' s immortal belief . During the period from Emperor Wu to the middle and late of Eastern Han Dynasty , Han Dynasty ' s life and death belief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ed and eventually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early Taoism . As a new form of art , Han Dynasty portrait stone also reflects the change of Han Dynasty ' s life and death belief .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课题“汉代画像石与早期道教研究”(13ZJQN099YB) 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汉画像石与早期道教之关联性研究(”2013M53195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33;K879.3
【正文快照】: 汉画像石是指汉代雕刻在墓祠、墓阙、墓室、棺椁等建筑上的石刻艺术品,它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画像石大约兴起于西汉早中期,西汉末东汉初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晚期臻于极盛,东汉末年则走向衰亡,其间经历了约三百年的发展进程。对于汉画像石兴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殷臣;密县发现汉画像石题记[J];中原文物;1984年02期

2 ;唐河县针织厂二号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85年03期

3 程继林;;泰安大汶口汉画像石墓[J];文物;1989年01期

4 李俊山;永城太丘一号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90年01期

5 蒋英炬;;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J];考古;1998年11期

6 杨建东;;山东微山县出土的汉画像石[J];文物;2000年10期

7 徐永斌;;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肌理构成[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8 刘辉;;汉画像主格论[J];中国书画;2008年11期

9 姚伟;;来自汉朝的数千张“照片”——“南阳汉画像石”系列之一[J];躬耕;2009年04期

10 姚伟;;涌动的活力打动鲁迅——“南阳汉画像石”系列之三[J];躬耕;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爱秀;;汉画像的创作心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唯;王庆生;;从汉画像看汉代的傩文化[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立光;;汉画像中的儒家思想浅探[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宇晓;;婆娑弄姿融古风 飞扬浪漫汇汉韵——浅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爱国;;山东汉画像石上孔门弟子图的启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永德;;淮北汉画像石综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静好;太华夜碧人间清钟[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刘苏;大汉王朝的史上史诗[N];徐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李力;汉画像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廖静好;汉画像石[N];中国文物报;2001年

7 王绪华;从汉画像石看汉代乐舞艺术[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兴平;建设中的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N];人民代表报;2000年

9 王金元;走进吕梁汉画像石[N];山西政协报;2006年

10 蒋英炬;临沂汉画像石艺术的历史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赵新平;汉马图像形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6 赵晨;汉代画像艺术的“叙事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郭守靖;齐鲁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10 宋蓉;汉代郡国分制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鹏;汉画像石空间造型的研究和借鉴[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杨宁;图石为书:山东汉画像石造型文化特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萌;试析汉画像石的绘画性语言[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6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7 王静;陕北汉画像石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8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高念华;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表现方式的对比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赵斌;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9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79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