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关于“三教合一”与理学关系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2-28 11:11

  本文关键词: 儒 释 道 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儒释道三教鼎立和相互融通是魏晋以降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唐宋后出现的"三教合一"是魏晋以来三教纷争与交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一"是指儒释道三教虽各立门户同时又相互吸收、相互融通并在义理上归向心性的趋向;宋明理学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归一趋势发展的其中一个主导性理论成果;三教合一既是理学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理学的基本特征;理学在本体论、人性论和修养论上都体现出以儒为主、融合佛、道二教的特征。
[Abstract]: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are the basic patter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deology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After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isputes and blending of the three religions since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one in one" refers to the tendency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nd Taoism, although they have established portals and absorbed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intermingled with each other and turned to the nature of justice. Song Ming's Neo-Confucianism is one of the leading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trend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aoism and Taoism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but als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Neo-Confucianism. Both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theory of accomplishment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ism, integration of Buddhism and Taoism.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05)
【分类号】:B244;B222;B948;B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学智;心性论:三教合一的义理趋向──兼谈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J];人文杂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延刚;白玉蟾的三教合一思想及其宗教调适性[J];宗教学研究;2004年02期

2 孔庆茂;;中国民间宗教艺术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杨善友;车轩;;丘处机的三教合一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8年01期

4 封树礼;;李纯甫佛学思想初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屈梅英;;简述仙人崖石窟艺术[J];丝绸之路;2010年16期

6 尹怡;;张宇初的思想特点及其成因[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范玉秋;;三教合一与全真道[J];管子学刊;2007年03期

8 张克伟;焦鈌哲学思想匡廓析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唐大潮;;宋元明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理路[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明学;;绘画作品中的三教合一思想——以魏晋南北朝为例[J];文艺争鸣;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庆洲;;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2 _5文江;;潘雨廷先生谈话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学诚 中国佛教协会;和谐世界呼唤和谐宗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纪瑾;“我们仍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N];珠海特区报;2011年

3 钟肇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辛勤耕耘 推出鸿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学诚;和谐宗教产生于对话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记者 尹春芳;探索古地图背后的世界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靳佩荣;北街供会的民俗现象及文化思考(下)[N];吕梁日报;2011年

7 雷静 记者 唐彬;南充市组团到我市推介旅游产品[N];广安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海纳百川的胸怀[N];平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周冶;上阳子陈致虚生平及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丁常春;伍守阳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鲍希福;三教本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张强;马钰“全真”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鲍希福;三教本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陈明海;李贽儒道佛三教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王彤江;极体利用之道[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霞;三教合一下的精神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白亮;李道纯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杨遇青;心性与情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娟娟;傅山的宗教观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冠华;李贽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庄恒恺;林兆恩哲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璐;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之争[D];西北大学;2009年

8 王欢;《西游原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学菲;莹蟾子李道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驰;四海教风为一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7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47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9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