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的上帝与笛卡尔的上帝——关于“上帝之死”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 笛卡尔 上帝 恩典 出处:《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亚伯拉罕的上帝作为超验的神圣位格,是在历史中自我启示的上帝,是立约、呼召与拣选的上帝;笛卡尔发动了一场以上帝为对象的哲学-神学领域里的"君主立宪"式的革命,上帝这个名称和位置依然保留着,也就是说,上帝依然是完美、绝对、无限等,并且上帝依然通过它象征性的最高权力,维持着笛卡尔整个形上体系的完整和统一,但是,上帝和人都要受到逻辑必然性这一"宪法"的束缚。这一笛卡尔革命对于造成"上帝之死"这一现代性事件是不无干系的。
[Abstract]:Abraham's God, as a transcendental divine identity, was the God of self-revelation in history, the God of covenant, call and selection; Descartes unleashed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r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and the name and place of God remained, that is, God was still perfect, absolute, infinite, etc. And God still maintains the integrity and unity of Descartes through its symbolic supreme power, but, Both God and man are bound by the Constitution of logical inevitability. This Cartesian revolution is not unrelated to the modern event of "God's death".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B9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炯玲;;自我意识问题的哲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牛宏宝;;时间意识与中国传统审美方式——与西方比较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志军;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双重态度[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4 陈红英;;奥克肖特论理性主义政治的局限性[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5 潘卫红;;康德关于直观和概念的区分[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6 覃修桂;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其唯理主义认识论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林少敏;;现代性根基中的隐患——从笛卡尔到康德的自我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徐伟军;;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李斌;;超越乌托邦——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现实性[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10 王欢欢;;从普遍怀疑到现象学还原——论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之路[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月刚;;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合理性的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崔永杰;崔若i;;洛克经验主义体系中的理性主义因素及成因探析[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贾江鸿;;笛卡尔直观理论初探[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郝亿春;;实践的内在性维度——以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为基础的考察[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5 王玉鹏;;纽曼的历史神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6 吴树博;;斯宾诺莎的理性批判[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7 于方觉;;旨趣与规则——关于唐代茶文化现象的哲学思考[A];饮食文化研究(2009年下)[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童泽福;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内部控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孙奇刚;论养心为养生之本[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苗苗;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丹;论马克思“终极关怀”思想的实践论转向[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亚娟;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文娟;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赵一衡;主体问题的困境与马克思的突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志辉;先验、超验、经验、实践——后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人学导论[J];求是学刊;2003年02期
2 张木荣;回忆的超验意义——现代西方浪漫哲人论回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熊和平;;生活:经验与超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李泽厚;杨国荣;;哲学对话:问题与思考[J];学术月刊;2006年02期
5 胡潇;;哲学的反思与超验[J];现代哲学;2006年04期
6 尚小华;旷三平;;从超验实体到关系存在——实体范畴的去魅与“再生”[J];现代哲学;2010年02期
7 杜赞奇;;可持续性与超验的危机:一种长历史的观点[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12期
8 王国富;;试论西方传统哲学对绝对确定性的超验阐释[J];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9 吕婷;;《超验派野人》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10 周建漳;论“超验”[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樊志辉;;先验、超验、经验、实践——后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人学导论[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来祥;陈炎;;中西古代审美理想的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周聪;经验与超验[N];文艺报;2014年
2 许章润;没有天哪有地: 超验价值的法律意义[N];法制日报;2006年
3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经验中的“超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俊国;江湖之“疑” 母语之“痛” 超验之美[N];湖北日报;2010年
5 中央民族大学 于祺明;科学不需要超验的信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刘粤生;统一和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陈洁;在雾天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秀红;对命运的超验反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曲磊;从超验视角解读《独居日记》[D];辽宁大学;2013年
2 王昕;宪政的超验之维[D];暨南大学;2009年
3 刘笑;宪政的超验之维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祝复兴;都市漫游者的超验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程婷婷;从超验的理想主义到理想的物质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毛燕;《幽会》中自我的迷失[D];中南大学;2007年
7 刘沁怡;超验:都市里的狂想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英宏;“笔墨”当随时代[D];天津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547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4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