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7 23:09

  本文选题:伊斯兰 切入点:中间主义 出处:《西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它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但自从“伊智提哈德”(教法创制)大门被关闭以后,伊斯兰文明一度停滞并衰落,伊斯兰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在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即伊斯兰“中间主义”。这一思潮是后冷战时期阿拉伯国家面对外部的“伊斯兰威胁论”、“文明冲突论”和内部的各种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以及全球化浪潮冲击的一种积极反应。它的提出,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近代以来各种文化在本地区,尤其是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互相作用和历史交往的必然结果。 伊斯兰“中间主义”已经成为当前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术思想。本文选择以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为研究课题,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着重分析和阐明这一思潮是建立在一神论基础之上,以敬主爱人、追求和谐、公正宽容和守正不偏的传统作为伊斯兰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凡事都要坚持中正、均衡和辩证的原则,提倡中和、适度、不偏不倚,反对偏激、极端等倾向,指出这一思潮倡导的中正和谐观体现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概念和界定中,对“中间”一词的内涵和阿拉伯学者对“中间”一词的定义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主旨思想是中正和谐思想,说明了伊斯兰“中间主义”在伊斯兰社会的地位,即伊斯兰“中间主义”是中正、统一、完善的机制,它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当今时代的选择。 第二章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萌发的背景。本章专门分析了伊斯兰“中间主义”是在伊斯兰潮与极端势力的不断衍生,“伊斯兰威胁论’与“文明冲突论”的极度渲染下,伊斯兰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从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也是阿拉伯世界内部渴求变革的愿望和需求。 第三章伊斯兰‘中间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历史渊源。本章追溯了伊斯兰“中间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伊斯兰教的最高法典《古兰经》和圣训,对伊斯兰“中间主义”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第四章伊斯兰‘中间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本章主要论述了“中间主义”思潮的内涵及基本主张,思潮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以及“中间主义”思潮的基本特点,最后以优素福·盖尔达维为例分析了从伊斯兰“中间主义”中正看世界的范例以及实践伊斯兰“中间主义”的要求及其社会表现。 第五章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本章对伊斯兰“中间主义”在阿拉伯国家、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说明了伊斯兰“中间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作为阿拉伯世界(包括伊斯兰世界)应对内外挑战的积极反应,将伊斯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努力呈现伊斯兰文明固有的和谐思想,坚持自我更新原则,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反对极端和恐怖暴力,从未来看,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各个层面上将对整个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兰社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庆国;当代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2 丁俊;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3 王京烈;;伊斯兰宗教改革与中东社会变革——世界史视角下的中东社会发展剖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1期

4 黄民兴;;当代中东产油国的社会变迁[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4期

5 丁俊;;盖尔达维的中间主义思想研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3期

6 姚大学;伊斯兰教与战后中东社会现代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刘中民;伊斯兰与西方——兼评“伊斯兰威胁论”[J];欧洲;1997年03期

8 李艳枝;;法图拉·葛兰伊斯兰思想解析[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3期

9 丁俊;;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与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马和斌;丁俊;;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哲学基础与历史渊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673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73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