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儒家的不朽观及其限度——以基督教的永生观为参照

发布时间:2018-04-01 12:30

  本文选题:儒家不朽观 切入点:基督教永生观 出处:《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03期


【摘要】: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是人这个有限存在者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儒耶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备具特色的表达,在儒家可谓现世不朽的追求,即通过功德言的历史性影响进入历史记忆,借助血脉相传构成子孙万代的生命延续,和宇宙万物一体实现天人合一的无限境界。这一不朽观具有道德人文性、自然人伦性、审美存在性,其根本特质在于非个体性和历史此在性,包含着儒家思想的卓越和限度。在基督教可称作天国永生的盼望,它既是立足于个体的,也是超越现世的,但要通过信仰的途径,在儒家经验理性之外提供了一条可资参考的支援路径。
[Abstract]:Life and death,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are fundamental problems that human beings, the finite beings, have to face.Juye has a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on this issue, which is the immortal pursuit of Confucianism, that is, through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meritorious deeds and words into historical memory, with the help of blood transmission to constitute the continuation of life for future generations.And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infinite realm.This view of immortality has moral humanism, natural nature and aesthetic existence.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lies in its non-individuality and historical nature, which contains the excellence and limitation of Confucianism.Christianity can be called the hope of heaven eternal life. It i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and transcends the present world, but it provides a supporting path beyond the Confucian empirical rationality through the way of belief.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自力与他力:宗教伦理视域下的基督教伦理和儒家伦理”(09YJA73000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222;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娟,刘晓阳;论儒家修养传统及其当代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公羽;儒家传统与人权·民主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东岳论丛;2000年06期

3 李英灿;儒家社会学何以可能[J];孔子研究;2003年01期

4 常新,史耀媛;儒家生态观的理性解读及其重建[J];唐都学刊;2003年02期

5 赵成生,李立;论儒家的“仁”、“信”观念及其现代意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陈食霖;让儒家传统伦理重新鲜活起来——读《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刘清平;从传统儒家走向后儒家[J];哲学动态;2004年02期

8 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田浩,张凯;对创造力与儒家传统的若干反思[J];中国哲学史;2005年02期

10 干春松;一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和发展[J];东岳论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龙飞;蒋利平;;试论儒家民本思想在晚明的嬗变[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马德邻;;也论儒家的修身之道[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齐勇;;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宗教意涵[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4 马祥林;;儒家和谐思想辨析[A];孔学研究(第十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杜维明;;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6 张言亮;;从“儒学与宗教的讨论”看儒家与基督教的对话[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辉振;;儒家人性观之析论[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关凯;;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任东升;马月兰;;希伯来先知与儒家圣人比较研究[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10 朱富强;;儒学重塑与社会可持续发展[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田辰山博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杜维明 计海庆译;再看儒家世界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彭国翔;儒家认同的抉择[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中国道路与儒家的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4 本报记者 褚国飞;探讨西方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纯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贝淡宁: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担当责任才是首要的[N];文汇报;2011年

6 牟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祝瑞开谈儒家的核心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杜维明;人文精神的现代回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8 本报记者 郑丽虹;儒家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资源[N];深圳特区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青;当代儒家要发扬孟子的精神[N];深圳商报;2009年

10 中山大学教授 袁伟时;儒家是宪政主义吗[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毛文凤;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加胜;韩愈的道统及其宗教性诠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许家鹏;“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正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的困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海洋;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宋巍巍;儒家和谐政治观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常佳;儒家民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韩金梅;儒家生态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磊;儒家与基督教“爱”的思想比较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一;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0年

8 种丹;儒家身份伦理与人权观念[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杜倩博;儒家传统与西方自由主义“关系”的再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文一;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君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5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95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