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试论南传佛教对云南傣族审美艺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0 00:07

  本文选题:南传佛教 切入点:云南傣族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中国云南边陲的傣、德昂、布朗、阿昌等民族,几乎全民信仰着从南亚直接传入的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初临这些地区,是经过本地化过程渐进立足、发展起来的。就傣族的绘画建筑艺术而言,首先以当地所固有的蕴涵大量民俗、民风内容的艺术风格为基调,其次以佛教艺术的审美为视角并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于从事上座部佛教的建筑、造像、绘画等的实践活动和现实体验中提炼、发展起来,最终形成傣族美学或傣族审美观,而这一切都是以南传佛教信仰为中心的。
[Abstract]:Dai, Deang, Brown, Achang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in Yunnan border of China, almost all people believe in the southern spread of Buddhism of the Bali language family directly introduced from South Asia.Southern Buddhism first came to these areas, through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gradual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As far as the painting and architectural art of the Dai nationality is concerned, firstly, the local art style, which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folk customs and folkways, is taken as the keynote, and secondly, the aesthetic angle of Buddhist art is taken as the visual angle and the local cultural tradition is combined.It was refin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Buddhism, such as architecture, statues, paintings, etc., and finally formed Dai aesthetics or Dai aesthetics, all of which were centered on the spread of Buddhist beliefs in the south.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云南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B948;J5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庆双;商春丽;;试谈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形成[J];成才之路;2007年31期

2 李湖江;;佛教梦与中国梦[J];法音;2014年07期

3 超然;;智慧,佛教之理想境界[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黄志强;;论佛教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启迪[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5 王晓峰;冯相磊;;早期佛教的思想特征:关注人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杜方智;;鲁迅的“战士哲学”——佛文化与《野草》之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7 胡可涛;;现代性视域下的佛教生态智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郑涛;;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韩刚;;“生动”义证——谢赫“气韵生动”研究之一[J];荣宝斋;2008年02期

10 吴树波;;宗教休闲的审美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乌多拉;四念处观法[D];四川大学;2007年

2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欧顺军;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荣祥;走出失乐园[D];复旦大学;2010年

5 章文春;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瞻;生与死[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黄凡;大学生心智觉知与自我接纳、共情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涛;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樊亚;佛学生死大义与临终关怀[D];贵州大学;2008年

5 刘红青;生死之间[D];复旦大学;2008年

6 田秋菊;阿含经中的临终关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任传印;风雨江湖菩提树[D];浙江大学;2009年

8 朱成坤;王阳明工夫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卫玲;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女性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相磊;佛陀缘起思想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哲一;我国南传佛教首次举行升僧阶仪式[J];中国宗教;2004年02期

2 郑筱筠;;试论中国南传佛教的宗教管理模式[J];中国宗教;2011年01期

3 薛克翘;;读《南传佛教史简编》[J];南亚研究;1992年01期

4 楼庆西;云南·南传佛教建筑剪影[J];佛教文化;1994年06期

5 田玉玲;;中国南传佛教艺术研究现状综述[J];西南学刊;2013年01期

6 伍琼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石——中国南传佛教壁画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战线;2007年06期

7 吴圣杨;;泰国南传佛教的早期传播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8年03期

8 郑筱筠;;凡尘使命——中国南传佛教慈善事业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宗教;2009年06期

9 熊胜祥;傅志上;孙云霞;;浅谈南传佛教与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以勐海县和尚生现象为例[J];中国宗教;2009年12期

10 伍琼华;;以“赕”佛活动为中心的南传佛教实践与变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筱筠;;内敛与外显: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中国南传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晓芬;如何破解南传佛教“有寺无僧”、“缅僧入境”困局[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加大对南传佛教僧人的培训力度[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宋立道;南传佛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梁晓芬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南传佛教文化交流[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刘林;加大对南传佛教僧人的培训力度[N];西部时报;2004年

6 郑筱筠;南传佛教与云南傣族社会伦理道德[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杨秀蓉;南传佛教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4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郑筱筠;东南亚宗教对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周芳;刀述仁:人生大愿是建立南传佛教佛学院[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谢颖;一叶一世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玉玲;供奉与表达——傣族南传佛教艺术与“赕”的关系解析[D];云南大学;2010年

2 释永仁(Rev, Kanattegoda Saddharatana Thero);佛陀的教学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玉婷;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教育与“康朗”的社会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王登云;傣族南传佛教艺术的美育功能[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李梓伊;云南傣族南传佛教文化圈域内传统舞蹈形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4 何娟;不同宗教信仰视野下的傣族生活习俗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28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728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