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宗教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对外交流中的作用——兼谈东南亚华人宗教的特点
本文选题:东南亚 + 宗教研究 ; 参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论文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述了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宗教在整合意识形态、维护地区国家主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儒教、道教、佛教作为维系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促进着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儒教、道教、佛教的宗教感情实际上寄托了华人的民族感情。东南亚华人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血脉相连,要在平衡发挥五大宗教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东南亚国家华人宗教在与中国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ligion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expounds the southeast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integration of religious ideology, maintaining regional sovereignt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and the religious present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 specific suggestions. Think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s an important link of Buddhism in Chinese society, promote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the religious feelings actually sustenance of ethnic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and Chinese religious feelings. Chinese traditional religious blood, based to play five religious role in equilibrium,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religiou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 the unique role and Chinese exchanges.
【作者单位】: 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
【分类号】:B9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龙林;东南亚华人宗教问题初探——定义、历史分期与主要特征[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2 陈才俊;基督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与现状[J];东南亚纵横;2005年07期
3 赵常庆 ,刘庚岑;东南亚人口的宗教构成[J];东南亚研究资料;1981年04期
4 吴杰伟;属灵的冲突来自属物的冲突——东南亚宗教冲突初探[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5 马丁;试论东南亚宗教的特点[J];历史教学;1996年03期
6 黄焕宗;;试论东南亚宗教的演变[J];南洋问题;1986年02期
7 姜杰,丁金光;东南亚国家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卓新平;徐以骅;刘金光;郑筱筠;;对话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及公共外交[J];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4期
9 蒲瑶;;文明交往与宗教传播——以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为个案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10 曾梅;试论东南亚民族和宗教因素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影响[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娟;关于宗教立法问题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佟洵;;首都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韩祥纯;;宗教渗透与国家政治安全[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启海;;提高执政党处理宗教问题能力初探[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李五星;;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及其现实意义[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张畅;;论宗教教职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双重“桥梁”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梁明柳;关熔珍;;东南亚地区伊斯兰信仰的传播及华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J];东南亚纵横;2012年02期
8 孔远志;印度教在印度尼西亚[J];东南亚研究;1991年01期
9 吴杰伟;属灵的冲突来自属物的冲突——东南亚宗教冲突初探[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10 苏斌原;冼德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心理成因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光宁;;西北回族社会自尊感形成的结构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陆立宪;秦伟;;重视宗教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咏;高前;;灵验的遗产——宗教生态论视域下的河北深州“香门”信仰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6 贾付强;;宗教战略与冷战初期的美国公共外交——以1948年意大利大选为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佟洵;;浅析首都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8 杨靖筠;;改革开放以来的北京天主教教育[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3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金圣民;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乌小花;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刘海涛;透视中国乡村基督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吴向军;宗教与法的关系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刘建平;红旗下的十字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邱广军;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东北社会(1866-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石军;湖南永州农村宗教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姚楠;论在中国新疆及其周边国家打击“三股势力”的国际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3 康学良;东亚区域合作的制约性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玉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佳政;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新发展及其价值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6 董建伟;村落视野中的基督教家庭教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文多;回族聚居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淑琴;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宗教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修志;民国时期山东穆斯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轶群;城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立新;浅论海外华人的关公崇拜[J];八桂侨史;1995年03期
2 谢为民;论菲律宾的“穆斯林问楲”[J];东南亚研究;1990年02期
3 韦红;印尼宗教冲突的前因后果[J];东南亚研究;2000年04期
4 李天锡;;试论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03期
5 肖宪;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J];回族研究;2003年01期
6 马广德;穆斯林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J];回族研究;2005年02期
7 姜杰,丁金光;东南亚国家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肖宪;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J];思想战线;1995年03期
9 C·A·托卡列夫;杨允;;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在民族科学发展中的作用[J];民族译丛;1980年01期
10 松本三郎;福永安祥;任锋香;;现代东南亚的宗教与文化[J];民族译丛;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国胜;辛彩蕊;;论宗教对于西部法治建设的影响[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10期
2 段亚兵;;文明与宗教[J];南方论丛;2006年01期
3 李钟霖;藏族格言中的宗教意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4 张百春;从自然宗教到基督教──索洛维约夫论人类宗教意识的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李妍妍;试论宗教意识的美学情结[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6 马晓军;;宗教长期性的历史考察及其意义[J];前沿;2009年01期
7 熊吕茂;;论唐君毅的宗教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熊吕茂;;论唐君毅的宗教观[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韩向东;;浅析宗教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冯华昕;;论知识分子的“宗教意识”[J];民主与科学;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芳恒;;略论宗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郑焕章;;安溪清水岩属佛不属道[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3 谢文哲;;试论清水祖师文化的传播及影响[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4 林蔚文;;福建民间蛇神信仰研究[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5 张廷国;;舍勒宗教哲学引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棕树;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在京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王博;中国式生命[N];光明日报;2006年
3 于祺明;基督教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吴宇;中国佛教徒用多种语言“拥抱”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邓晓芒;涂尔干宗教学方法论的误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李勇邋通讯员 王惕 钟扬;湖南天主教界纪念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50周年[N];湖南日报;2007年
7 章瑞进;做大做强陈靖姑信俗文化品牌[N];闽东日报;2010年
8 杨怡;法门寺首次招聘大学生[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记者 王建保;赴沙特朝觐穆斯林群众接受培训[N];固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陈明亮;少林寺欲打造云南“十八罗汉”[N];昆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新华;二战后东南亚海岛地区民族国家整合中的伊斯兰因素[D];西北大学;2012年
2 曹庆锋;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韦海波;意向性与自行传达[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军;穆斯林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宗教意识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呼其木格;现代牧民宗教意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陈芷烨;唐君毅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4 张晟;张宇初与道教义理理性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椿雷;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欧阳班铱;新加坡真空教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7 古丽努尔·恰瓦尔;当代麦盖提维吾尔刀郎人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罗枫;浅议原始装饰艺术与原始思维意识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宛景森;《清真释疑》思想浅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47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74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