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通向生命本体的诗意融合——禅宗内观智慧与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沉浸

发布时间:2018-04-27 16:50

  本文选题:生命本体 + 诗意融合 ; 参考:《求索》2017年01期


【摘要】:禅宗以内观态度对待图像和外部世界,注重图像的非视觉性和事实的自然呈现,而新媒体艺术的显著特征在于身体向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前者属于前现代的宗教文化形态,后者属于后现代的当代艺术形态,两者确实存在着特质和形态上的很大差距,但在生命本体层面两者仍具有较大的相通性:首先,禅宗的“空”与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空间”都具有创造可能性;其次,禅宗的怪诞叙事与新媒体艺术的解构叙事都能够产生惊异效果。再次,禅宗内观智慧为新媒体艺术变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一是都指向生命存在,追求诗意;二是都立足当下,领悟自由境界;三是都反对重复,鼓励创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当代新媒体艺术必将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大放异彩。
[Abstract]:Zen attitude towards images and the outside world pays attention to the non-visual nature of images and the natural presentation of facts, while the remarkable feature of new media art lies in the immersion of body to virtual reality.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form of pre-modern religion and culture, while the latter belongs to the form of contemporary art. Both the "empty" of Zen and the "virtual space" of new media art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on. Secondly, the bizarre narration of Zen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art can produce amazing effects. Thirdly, the wisdom of Zen inner view provides a good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new media art reform: first, poin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life, pursuing poetry; second, standing on the present moment, understanding the realm of freedom; third, opposing repetition and encouraging innovation. The contemporary new media art,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stand out in the world art forest.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鲁晓波;;信息环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基础理论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侯利霞;;解读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诠释[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李鹏;;试析艺术与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5 黄泽蓉;;浅析项目教学法在新媒体艺术教学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单鹏;;媒介环境学视角下的新媒体艺术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朱印海;高增平;;论新媒体艺术传播中文本与视像互动迁移中的审美思维方式[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薇;如何让新媒体艺术葆有健康的生命[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本刊实习生 李志勇;新媒体艺术:收藏视野中的新势力[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杨琳;已有藏家开始新媒体艺术收藏[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孙国胜 马学东 禾田 潘瑶;新媒体艺术或成拍卖市场新板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周舒;新媒体艺术大展:在艺术与科幻之间[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苌苌;看“合成时代”的艺术[N];大连日报;2008年

7 谢书波 侯丽;中澳新媒体艺术展: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对话[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亚萌;新媒体艺术:关注生态的参与意识[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如何延伸?[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明慧;新媒体艺术:饕餮大餐还是“夹生饭”[N];中国改革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玲玲;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身体性”介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畅;试论:新媒体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逻辑探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瑜;中国新媒体艺术刍议[D];厦门大学;2006年

7 向玲玲;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厦门大学;2006年

8 王萱;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河南大学;2008年

9 王夏蓉;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优;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1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11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