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道教研究的又一新作——读《山东道教史》
本文选题:道教史 + 历史传承 ; 参考:《宗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正本世纪以来,我国内地的道教研究重心,逐渐从比较侧重于历史文献、哲学史、思想史等议题的宏观发挥转向兼顾历史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来综合研究地方道教的历史传承和思想特色,尤其重视道教科仪和地方宫观庙堂的微观研究,其问题意识更为明确,特别是历史学与人类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给区域道教的研究带来了活泼的气象。
[Abstract]:Since the original century, the focus of Taoist studies in the interior of China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focusing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philosophical history and ideological history to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historical literature comb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Taoism, and to attach particular importance to the microscopic study of Taoist sects and local temples and temples,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clearer, especiall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methods. It brings a lively atmosphere to the study of regional Taoism.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95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耀庭;加强道教教义思想的研究 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从《病科学》说起[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2 安娜·赛德尔,吕鹏志,常虹,陈霞;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1950-1990)[选译十][J];宗教学研究;2000年01期
3 侯冲;云南道教研究的新突破——《道教与云南文化——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演变及影响》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4 吕鹏志;走进西方道教研究的殿堂——石秀娜《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1950-1990)》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1年03期
5 尹志华;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J];宗教学研究;2001年04期
6 丁培仁;1996-2000年国内道教研究成果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7 陈昌文;道教的政治情结[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张小平;明代道教与政治的关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9 杨惠敏,龚国丽;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与政治[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崔理明;道教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道教;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志华;;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宜峨;;从美国《道教与中国艺术展》谈谈对道教研究的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萧霁虹;;倾听自然:云南道教成因的另类解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4 黄至安;;道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的探讨[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耀庭;;道教教义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四次变化——各家对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金元时期的道教教义变化论说的综述[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詹石窗;;道教哲学新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7 贾英哲;;道教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8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袁志鸿;;继承道统 面对现实 寻求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郑志平;;弘道扬教 任重道远——对21世纪道教发展的冷峻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仲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肯定道教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记者 新兰 通讯员 孙f ;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利安 西北大学;再现西北道教历史面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田垣;关于鲁迅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争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教授 牟钟鉴;发挥道教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邓国均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周珊珊 浙江大学哲学系;道、学、术双向互动中的道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宗昱;从文献学向史学的转变:塑造新的道教史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王驰 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道教话剧再现优秀传统文化[N];联合时报;2014年
10 王君;山西道教名胜及其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5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敏;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唐怡;道教戒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春;唐代道教管理制度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鲍丹琼;唐代的道医与道教医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晓宇;中国生命哲学视角下道教养生的“学”与“术”[D];安徽大学;2016年
4 陈国飞;从仙山到“粤岳”:岭南文化版图中的罗浮山[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薛超;缥缈幻象—汉唐时期道教仙境审美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坤;南怀瑾道教修炼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宋建明;博山云行山道教与地方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马梦莹;道教仙传文献目录分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曑思思;敦煌道教戒律文f跆絒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沈榆;道教《老子》傅授Q\0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5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5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