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寻求理解”
本文选题:信仰寻求理解 + 中世纪 ; 参考:《辽宁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信仰寻求理解”不仅仅只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瑟尔谟所明确提出的一个自身哲学的重要命题,而且几乎成为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核心主题与基本原则。本文认为,“信仰寻求理解”这个命题牵连到如下几个相互关联的主要方面:第一,这个命题的提出,最现实与最迫切的理由显然是出于“如何处理神学与哲学的关系”这个紧张问题,因为神学与哲学的最初冲突即是以“信仰与理性如何和谐运转”的问题而出现的。因此,神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这个命题的背景与出发点;第二,这个命题的含义,主要在于两个部分,即是信仰的优先性与哲学理性的必要性,这就间接地揭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即神学无论怎样都是高于或略高于哲学的。因而,这个命题才必须成为基督教哲学的命题,而不能是前基督教哲学的命题。它也才只能是“信仰寻求理解”,而不能是“理解然后信仰”;第三,对于这个命题的最佳阐释,就表现在安瑟尔谟本人对于“上帝存在”等富有哲学意味的难题的辩证论述中,表现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们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性理性论证中。这些论证展示了理性能力是如何与信仰达成绝妙的一致的。最后,我们还将看到,这个命题在中世纪之后的哲学影响,它将关联到近现代哲学家们的基本努力。
[Abstract]:"belief seeking understand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of one's own philosophy, but also a core theme and basic principle of the whole medieval Christian philosoph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roposition "belief seeks to understand" is implicated in the following main interrelated aspects: first, the proposition is put forward, The most realistic and urgent reason is obviously due to the tense question of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because the initial conflict between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arises from the question of "how to work harmoniously between faith and reason". Therefore,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is the background and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roposition; second, the meaning of this proposition lies mainly in two parts, namely, the primacy of belief and the necessity of philosophical rationality. This indirectly reveals the answer to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theology is, in any case, above or slightly above philosophy. Therefore, this proposition must be a proposition of Christian philosophy, not a proposition of pre-Christian philosophy. It can only be "faith seeks understanding", not "understanding then faith"; third,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this proposition, It is manifested in Anselmo's dialectical discussion of philosoph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God, and in the rational argument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by Christian philosophers in the Middle Ages. These arguments show how rational ability is wonderfully consistent with belief. Finally, we will see that the philosophical influence of this proposition after the Middle Ages will be related to the basic efforts of modern philosopher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乐安;基督教哲学浅论[J];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04期
2 赵林;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奥古斯丁主义与托马斯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3 杨冬梅;郑红霞;;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及意义[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王荣江;基督教哲学与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J];哲学动态;2000年09期
5 徐凤林;基督教哲学的两条路线[J];浙江学刊;2001年06期
6 鲍尔沙科夫 ,王靖华 ,黄德兴;基督教哲学中的人的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05期
7 张防震;康杰;;基督教的理性内核与其在文艺复兴时衰落的原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田明;;论古代埃及基督教的变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齐;;作为基督教哲学家的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的假名写作[J];哲学动态;2009年02期
10 一哲;;《生命与信仰——克尔凯郭尔假名写作时期基督教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出版[J];哲学动态;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一民;;浅谈春节民间的诸神信仰[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2 李凯城;;和青年朋友探讨信仰与人生问题[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3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张靖伟;;在党员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剑光;;唐代吴地经济、文化与社会控制的思考[A];2010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立克达曲;;论毕教是古彝人形成彝民族的文化轴心[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平;;如何铺就基层党员的信仰之路——以重庆彭水县棣棠乡为例[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8 周保平;;汉代的吉祥信仰与吉祥画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成果;;新时期宗教的特点与功能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志贤;;“香茶水”的信仰网络——新加坡潮人善堂宗教仪式的观察[A];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为流传的吕祖信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信仰、知识与环境[N];光明日报;2005年
3 穆 青;信仰 追求 使命[N];中华新闻报;2004年
4 本报评论员;一种信仰 一座丰碑[N];陕西日报;2009年
5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副教授 徐罗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国民信仰的关键[N];广西日报;2010年
6 李朝全;重申信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李进祥;作家有信仰 文学有力量[N];文艺报;2010年
8 刘黄;泰华集团为员工搭建信仰平台[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9 本刊主编 李业顺;法律应该成为人们的信仰[N];国际商报;2010年
10 季振兴;西部计划:大学生在平凡中诠释责任与信仰[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高致华;郑成功信仰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4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希;安萨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王晶;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周启杰;历史:一种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杜正乾;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艳玲;“信仰寻求理解”[D];辽宁大学;2011年
2 张荣华;克尔凯郭尔信仰观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3 佟丽华;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黄丽清;论尤金·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西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D];武汉大学;2004年
7 刘鲁嘉;中国新时期诗歌的空幻意识[D];西南大学;2009年
8 魏德毓;观音传说与民众宗教信仰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沙立玲;在救赎的途中寻找信仰[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洪玲;肩负起民族和人类的十字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59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5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