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基督教哲学中恶的问题
本文选题:恶 + 自由意志辩护 ; 参考:《宗教学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恶的问题是哲学上的重要议题。本文在犹太-基督教哲学背景下讨论此问题。首先对恶的问题作精确的哲学表述,介绍矛盾版本的恶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自由意志辩护。对于证据或归纳版本的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怀士察(Stephen Wykstra)所提出的Noseeum论证,说明无法否定证据的恶背后有可能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犹太-基督教传统的类比神正论,并说明接受这种神正论的局限。本文的结论是,就哲学论证而言,两种版本的恶的问题都可以在犹太-基督教信仰内部得到消解。
[Abstract]:The problem of evil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philosoph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Jewish-Christian philosophy. First of all, the problem of evil is accurately expressed in philosophy, the contradictory version of evil is introduc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ree will is defended. For the problem of evidence or inductive version of evi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oseeum argument proposed by Stephen Wykstraan, which shows that the possibl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behind the evil of evidence cannot be neg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ogical orthodoxy based on Jewish-Christian tradi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limitations of accepting this orthodox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in terms of philosophical argument, both versions of evil problems can be resolved within the Jewish-Christian faith.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佳;;浅议《马尔多罗之歌》中的“儿童”[J];法国研究;2006年02期
2 尚九玉;简析宗教的人性论[J];宗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3 郭红玲;善的高扬 恶的审视——新时期女性文学中道德观念浅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杨家云;;冰火相容两重天——浅论人性善恶在《哨所》中的表现[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5 周颖;;关于“恶”的文化阐释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李嘉宝;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哲理意蕴新释[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7 杨伟芳;李海平;;善恶之悖——别尔嘉耶夫论善恶的同一性与斗争性[J];黑龙江史志;2008年12期
8 刘洋;;爱的缺失与对“恶”的迷恋——反思鲁迅的一个角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梁建民;庄子美学思想三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0 苟小泉,刘之静;试论中西善恶观的差异[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平;;与神共在——海舍尔犹太教圣经观述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邹琳;;薇依论恶的概念——以“爱国主义”为例[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军;;开放的城市 包容的宗教——哈尔滨宗教散论[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4 杨军;;早期基督教的形成——以保罗对犹太教律法的论说为中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苏巧燕;;美国犹太小说《光之书》中的二项对立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丽青;;西方少数民族的宗教[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徐伯勇;;开封犹太人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8 刘平;;圣化时间:超越现代性的时间建筑学——海舍尔安息日思想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吕涵;;逃脱与探寻——新心理分析学下的《光之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晓丹;;浅析犹太民族凝聚力的构成要素[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培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傅有德;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文化的经验与启示[N];解放日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强组织型宗教与欧洲的政教冲突[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黄伟忠 蔡军;Kosher概念食品值得研究和关注[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5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兰克;能把菜园搬到空中吗[N];科技日报;2000年
6 曹俊杰;被缚的耶路撒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魏德东;宗教的生态关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齐晓东;跨宗教的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本报黎巴嫩特派记者 杨俊;黎巴嫩新内阁考验依旧[N];人民日报;2009年
10 金鑫;“十三职”将重现“田园风光”[N];哈尔滨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忠;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邱文平;犹太人早期上帝观念的历史演变[D];复旦大学;2006年
3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年
4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磊;信仰与理性的汇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唐立新;现代美国犹太政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徐晓冬;论斐洛的伦理神学及其核心概念自然律解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娴;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君;论基督教哲学中的恶[D];山西大学;2008年
2 高丽娟;基督教哲学中恶的问题[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白丹;论圣经犹太教之爱的观念[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永;圣经犹太教的公正观[D];山东大学;2010年
5 胡珊;论犹太教堕胎观—宗教视域下的生命伦理学考察[D];南京大学;2013年
6 刘强;传统犹太教的饮食律法及其与现代性的张力解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李柏红;论犹太教经济伦理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价值[D];河北大学;2011年
8 张雪丽;马丁·布伯的犹太教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张玉;犹太教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立场探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陕劲松;犹太教传统伦理思想浅析[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52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5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