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道教论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本文选题:道教文化 + 文化走向 ; 参考:《中国宗教》2014年12期
【摘要】:正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成果显著。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共同探讨挖掘道教的思想内涵、传统美德与和谐思想,充分展示了道教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于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道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道教虽然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但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从亚洲到欧洲,到美洲,现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都成立了道教组织。道家文化在欧美是有一定影
[Abstract]:The result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Taoist forum were attended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27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aoism,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and the harmonious thought, which fully demonstrated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m of Taoism,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Taoist cultur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Taoist cul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Taoism. The Chinese culture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Although Taoism is a traditional religion in China, it is also constantly moving towards the world. From Asia to Europe to America, Daoism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dozens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aoist culture has a certain shadow in Europe and America.
【作者单位】: 国家宗教局;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分类号】:B9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峰;;于无为处见有为——评《道教科学思想发凡》[J];中国道教;2006年02期
2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2期
3 尹志华;;道教文化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宗教;2006年09期
4 冯今源;;认识道教·序言[J];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4期
5 尹志华;;弘扬道教优良传统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宗教;2007年07期
6 江妍;陶莉;;中国道教文化与旅游[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5期
7 胡锐;;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辨析[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8 卿希泰;;我和道教文化研究——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作[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9 黄永锋;;道教服食的技术哲学意蕴[J];哲学动态;2008年01期
10 盖建民;朱展炎;;生道合参与世化,老骥伏枥犹壮年——《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研究》读后[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卿希泰;;试论道教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张应超;;新世纪中发扬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冯可珠;;二十一世纪道教如何立足社会[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李似珍;;道教网络建设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李刚;;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谢聪辉;;道教与台湾家庭的关系[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张应超;;简论道教教义与道教承传及其和当代社会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洁民 刘月霞 侯志华;道教的生死智慧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陈永革;共谈道教与构建社会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世辉;传播道教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曾东平 袁敏;走进道教文化节[N];四川日报;2004年
5 记者 何晓蓉 赖晓莉 实习记者 侯利强;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隆重开幕[N];成都日报;2006年
6 杨前进;道教文化与齐云山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周高德;琼楼玉宇:道教文化的载体[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国风;道教与文学艺术[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黄冬 王渡生;道教文化在成都: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吴健礼;漫话古代巫术道教与苯教文化的对比和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袁瑾;汉传佛教瑜伽焰口与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香凤;龙虎山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苌乾坤;安徽齐云山道教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杜莹;中国古代道教科技文献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李西林;鄂西清太坪镇道教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黄欣;敦煌道教类书文献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王梦s,
本文编号:202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02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