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名言及其意义的生成与消解——唯识学的语言哲学论析

发布时间:2018-06-17 00:10

  本文选题:唯识学 + 心体 ; 参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唯识学在认可了"真如"即最高真理不可言诠的立场之前提下,将其理论重点放在了追究"名言"何以生成的问题上。在唯识师看来,正因众生心体(阿赖耶识)所蕴藏的"名言种子"之"现行"方才有了虚妄分别而假立的外在世界。而"名言种子"的生成则是"熏习"的结果。经修行而证得的"真如"是离言的、不变的"体性",心之解脱便首先是从由语言所构成的意义世界中脱离身、心。
[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recognizing the position that "truth as it is" is the supreme truth, only the theory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how "famous words" came into being. In the view of the rationalist, it is because of the aphorism seed contained by the sentient body (Alaiye) that there is a false and false external world. The generation of famous seeds is the result of smoking habit. Through spiritual practice, the "true as" is "unspoken", "unchanging", the liberation of the heart is the first from the language of the world of meaning, from the body, the hear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佛典汉译史的诠释学研究”(12BZJ00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传佛教解经学研究”(13AZD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推出“唯识学研究”专栏[J];学术月刊;2006年02期

2 袁宏禹;;王恩洋唯识学思想的特色及其时代意义[J];五台山研究;2009年02期

3 胡晓光;;略论“识”与“智”的区别——唯识学与世间哲学的本质不同性之通考[J];法音;2010年12期

4 胡晓光;略论唯识学的真如理论[J];法音;1994年08期

5 胡晓光;略论唯识无境[J];法音;1994年10期

6 胡晓光;唯识学对哲学的超越[J];法音;1995年01期

7 黄夏年;王恩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8 续戒法师;;唯识学中的名言与真实[J];符号与传媒;2012年02期

9 黄夏年;;百年的唯识学研究[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01期

10 慧仁;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J];法音;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彦琴;史运芳;;佛教之人格形成与发展理论探究——以唯识学种子说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书评人 陈克艰;一本根底故、裁断新的佛学门径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杨新宇;从公众选择角度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广良;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小强;唯识学“转识成智”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连朋;在佛学与哲学之间[D];南开大学;2006年

5 朴均吉;玄奘与韩半岛佛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文辉;从现象学“看”五重唯识“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慧慧;唐代唯识学发展脉络及其在敦煌地区的流传[D];兰州大学;2008年

3 袁宏禹;王恩洋唯识学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宏涛;中国唯识学的心性思想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刘佳明;佛教唯识学中认知理论的探析与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孙改明;论熊十力与唯识学[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荣益;禅宗发展的唯识学背景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高勋;王恩洋唯识学思想探微[D];吉林大学;2009年

9 宋玉波;唯识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中古时期)[D];西北大学;2000年

10 王蒙;浅析唯识学种子说[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8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028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