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古代印度佛教瑞像的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6 18:07

  本文选题:古印度 + 佛教 ; 参考:《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古代印度佛教瑞像的生成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一方面,从汉译佛典考察,关于优填王或波斯匿王的造像传说为瑞像的生成提供了一条基本线索;另一方面,从考古角度看,古印度佛传图中对释迦角色的圣化与凸显,为瑞像的生成提供了另一条线索。其中佛传图中的释迦八相图对瑞像的生成起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佛教信徒圣地巡礼的行为对瑞像的催生与崇拜亦有特定的影响。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ancient Indian Buddhist statues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process. On the one hand,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he legend of the statue of King You-fill or the King of Persia provides a basic clue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statue; on the other hand, from an archae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role of Sakya is sanctified and highlighted in the images of ancient Indian Buddhas. This provides another clue to the creation of the statue. Among them, the Sakya-eight diagram in the Buddha's bi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relic,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holy places of Buddhist believers also has a specific influence on the birth and worship of the relic.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肥田路美;牛源;;凉州番禾县瑞像故事及造型[J];敦煌学辑刊;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代龙;;《南海寄归内法传》“行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管欣;;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陈玉峰;;潘金莲:爱与欲的对峙与纠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许潇;;论道安《阿毗昙序》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苏雪痕,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7 李捷鹏;;于植元校点《林兰香》补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姚崇实;陶淑霞;;化政治为宗教 以宗教寓政治——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启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王政林;;唐代河西走廊基督教传播述论[J];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王晓敏;;杜诗“逃禅”一词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宣景宏;吕德国;王昭;;苹果称谓的探究和辽宁苹果的栽培历史[A];第四届全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褚俊杰;;敦煌古藏文本《般若心经》研究——同藏文大藏经本、梵文本和汉文本的语词比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3 李雄飞;;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满文古籍孤本著录札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百岁;;唐代吐蕃高僧法成[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卫林;;中唐诗境说与天台宗的关系[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国臣;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与推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曹瑞锋;《云门匡真禅师广录》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铉;佛经音义三种引子部书考[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郭迎晖;明代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臻辉;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传明;湖湘寺观园林的空间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焦媛媛;金代重彩壁画颜料与施色技法的探索及复原临摹实验[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志伟;辽代华严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孙改明;论熊十力与唯识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瑞蕾;唐代长安佛寺与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修身 ,党寿山;《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考释[J];敦煌研究;1983年00期

2 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故事画考释(五)[J];敦煌研究;1985年03期

3 卢秀文;刘萨诃研究综述[J];敦煌研究;1991年03期

4 霍熙亮;;莫高窟第72窟及其南壁刘萨诃与凉州圣容佛瑞像史迹变[J];文物;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玉华;四川早期佛教探源[J];四川文物;1998年05期

2 宋晓梅;从考古遗存引发关于南北两路佛教初传问题的思考[J];西域研究;2003年02期

3 朱思虎;佛教造像的中国化──一个逐步世俗化的过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陈希玲;;漫谈唐代佛教艺术[J];消费导刊;2008年02期

5 ;什么是佛教的开光?[J];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04期

6 ;生活中的佛教用语[J];文史博览;2008年10期

7 远志;从“六根不净”谈起[J];佛教文化;1992年Z1期

8 中村元;燕僧;;佛教的和平思想[J];法音;1988年07期

9 林夏仁,黄思贤;闽东佛教之“最”[J];法音;1994年01期

10 ;佛教新闻[J];法音;199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寿源;;悟禅说偈读大休《十九偈》[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郑庆云;;宗教(佛教)教育在解决全球文明冲突问题所可扮演的角色[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方立天;;佛教与中国古代人生哲学[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刘蕻;;慧海大珠性圆明[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5 尹立;;佛教心理学与作为心理学的佛教[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朱瑞玲;;宗教信念、同理情怀与利他行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何绵山;;道路遇人半是僧——佛教在福州[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8 徐威;;改革开放以来的北京佛教[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9 王荣国;房奕;;试论闽台佛教缘[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乐逸鸥;;四十年因明论著索引(1949-1989)[A];因明研究[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洋;佛教与珍珠[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杨洪;佛教刻版印刷始末[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王富金;佛教的流传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金金;佛教英语:中国僧人出国门[N];北京科技报;2009年

5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学诚;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胡穆;佛教东来第一寺——普彤寺[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邓恩娟;问道佛源[N];国际商报;2009年

8 李立安;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方立天;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一)[N];太原日报;2010年

10 吴国瑜;梵净山佛教活动对黔东北地区傩文化的影响[N];铜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玉华;巴中石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煜;王安石与佛教[D];复旦大学;2004年

3 武玉秀;敦煌恴f捌渲械奈腫x所反映的m柰列叛鲅芯縖D];扬州大学;2012年

4 费泳;七世纪前汉地佛像服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刘亚丁;灵验记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8 释见脉(黄淑君);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朴均吉;玄奘与韩半岛佛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涛;明初统治者对佛教政策的两重性及明代佛教发展的新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姜永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丁亮春;略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朱成实;南北朝淮河流域佛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6 梁薇;佛教对柬埔寨亡人节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丁希勤;宋明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新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强;汉唐佛教戒律传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胡玉涵;从造像题记看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奚刘琴;儒士排佛思想探微[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3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03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