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回儒”研究
[Abstract]:In his essay "Hui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published in 1925 by the Japanese scholar, the Japanese scholar Liu Lang introduced the brief biography of "Hui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and its "Muslim literature", giving the initial explanation of the term "Hui Confucianism". At present, scholars in China generally think that the concept of "Hui Confucianism" comes from the hand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but unfortunately, no scholar h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t. In order to try to make up for the academic deficiency in this field, the author takes the Japanese "Hui Confucianism"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ui Confucianism" in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gives an overview of Morita and his "Hui Confucianism" research, the current trend of "Hui Confucianism" research, and gives a simple evaluation, which is intended to make preliminary preparations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Hui Confucianism"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分类号】:B9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万录;20世纪回族研究成果述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忠伟;;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研究现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小凤;;古代回族文学家族的兴起及创作特征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3 杨晓春;论晚明江南穆斯林学者的文化纷争——从王岱舆《正教真诠》批评的《证主默解》说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仇王军;;刘智著作序言中的汉族作者考述[J];回族研究;2012年03期
5 阿里木·托和提;;明清之际的“回儒学”何为可能?[J];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6 许淑杰;;试论马注思想的伊斯兰正统与苏非主义信仰基础[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苏文宝;;回回人的文化“自觉性”在儒伊文化融合中的表现——以郑和、李贽、丁鹤年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孙忠伟;;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研究现状述略[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谈谭;明末清初回族伊斯兰汉文译著兴起的原因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3期
10 马景;;马君实与王岱舆关系考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2 顾玉军;明清时期回族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常棣;三亚回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龚方;历史记忆与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廷林;回族伊斯兰文化语义探微[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春梅;新疆回族家庭伦理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海敬;儒家和中国伊斯兰教“忠孝观”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周茂尧;伊斯兰文化善行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周耀明;《天方诗经》赞圣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8 吴艳华;论马启西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吸收与运用[D];石河子大学;2007年
9 赵静;回族清真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武文斌;王岱舆伊儒融合的人性论思想[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俭青;;妇女与伊斯兰社会法律制度[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9年04期
2 ;教宗接见天主教与伊斯兰教座谈会与会成员,强调两宗教信徒应超越不了解,在尊重人权下共建和平的未来[J];中国天主教;2008年06期
3 高永久;;伊斯兰教圣徒崇拜溯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梁丙添;麦加朝觐[J];世界知识;1982年18期
5 郎樱;;试论《福乐智慧》中的佛教思想[J];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6 沈立新;中国古代和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J];阿拉伯世界;1987年01期
7 王珍;;当前世界宗教发展的特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4期
8 马肇曾;;中国回回名称的起源[J];文史知识;1996年12期
9 村田幸子,王建平;刘智《天方性理》中伊斯兰教与新儒学在宇宙论上的合一[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梁向明;论刘智的家世出身与治学背景[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芳桐;;刘智伊斯兰饮食理论初探[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2 沙宗平;;从刘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兰伦理[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3 何高济;;元代伊斯兰教人物——哈只哈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4 金贵;;汉文译著家对伊斯兰经济问题的阐述[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5 梁向明;;“敦崇五典 以尽人道”——浅析刘智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观[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孙石月;;浅析早期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陈在正;;台北县清水祖师庙与安溪移民[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8 蔡国耀;;论开台妈祖的开莆优势[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9 赵英霞;;明末清初山西天主教之际遇[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践;;马启西与中国传统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权生红;中国佛教名寺——法泉寺(上)[N];白银日报;2005年
2 古伟瀛;多方面的史学创新之作[N];南方周末;2007年
3 吴金光;印度:一座宗教博物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哲虹;“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郭大松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教授 刘本森;基督教传教士落户山东[N];联合日报;2009年
6 海宝明;经堂教育中的儒学烙印[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怀源阁蕴春秋义[N];民族日报;2010年
8 记者 牛志强 许晓岚 实习生 王慧;首届阿尔寨石窟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记者 徐晓梅 陈晓波 通讯员 毕迎春;天主教昆明教区马英林主教祝圣庆典在昆隆重举行[N];云南日报;2006年
10 陆芸;伊斯兰教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刚;“回儒”和“西儒”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马志丽;传统与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向东;明末清初传教士身份认同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3年
4 刘一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玉钊;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7 吴雁;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谭志词;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与十七、十八世纪中越佛教交流[D];暨南大学;2006年
9 马海燕;为霖道霈禅师禅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俊敏;关于明末对天主教批判与反批判的几点认识[D];暨南大学;2008年
2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蔡明晶;网络环境下明清耶稣会士研究之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翁浩然;伊斯兰教徒个体宗教性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霏;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理论家赛义德·库特卜的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业业;明末清初基督教生死观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许亦峤;明末清初天主教与江南遗民诗歌之关系[D];苏州大学;2013年
8 李祯;明末清初基督教的传播与儒教的回应[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吴艳华;论马启西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吸收与运用[D];石河子大学;2007年
10 陈完基;马启西创建西道堂的思想及贡献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60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6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