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与《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
[Abstract]:The Old Testament is a total of 24 volumes of Jewish scriptures, ranging from the earliest book year (about 1500) to the last book's revelation (90-96 years). The Old Testament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he Book of the Law, the Book of History, The four parts of the Book of Poems and the Prophet. The stor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lom" thought of the Jewish n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usage. The Book of Peace is a 170-volume book, which is believed by scholars to be written in Hanzhong.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it reflected the religious thoughts of the folk in the Han Dynasty. " The concept of "peace" and its ideal social blueprint to absorb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and the Xianjia Fangshu to promote the harmony of heaven and ma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分类号】:B97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春兰;兰国庆;;道教与士大夫的人生哲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肖群忠;;论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王彤江;;隋唐五代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初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6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莉莉;齐鲁奇士东方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理明;《太平经》中的形近字正误[J];宗教学研究;1999年04期
2 朱亚楼;肖龙;;《太平经》空想观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王家佑;古道经的新硕果——读《太平经全译》[J];天府新论;2000年04期
4 杜洪义;;《太平经》“种民”解[J];中国道教;2006年04期
5 杨万全;;太平道[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6 李养正;;《太平经》与阴阳五行说、道家及谶纬之关系[J];中国道教;1984年15期
7 李养正;;《太平经》与早期道教[J];中国道教;1982年01期
8 华颐;;道教辞典[J];中国道教;1993年02期
9 李养正;;从《太平经》看早期道教的信仰与特点[J];中国道教;1982年02期
10 李养正;;《太平经》中的医学理论[J];中国道教;1985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伦信;;《太平经》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申;;道教的本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陈德安;;《太平经》教化观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毛丽娅;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史蓉邋张凯;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刘友古(书评人);《圣经正典》:在历史鉴别学中得到愉快的检讨和解释[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编译 本报实习记者 马佳;男女思维方式差异挑起科学论战[N];北京科技报;2006年
5 李平晔;发行量最大的书籍 圣经[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记者 刘蓓蓓;哈尔滨社引进“犹太古老智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记者 陈克勤;《圣经》形成年代提前400年[N];光明日报;2010年
8 李霞;基督教视野下的女性与宗教[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鸿;《太平经》政治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姜雅楠;多重角色下的永恒信念:回归中世纪[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谷加超;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3 杨涛;《圣经》“爱德”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曲新颖;早期道教经典中的道德学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兴中;早期道符功能考[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少军;《耶利米书》中的“新约”:对西奈之约的回归[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成;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D];安徽大学;2012年
8 马骞;《新约圣经》中的摩西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张辉辉;生存论视域中成玄英“重玄”思想的审视[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65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36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