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永明延寿首倡“唯识二观”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8-12-17 07:28
【摘要】:观心是佛法修持的玄枢,是唐末、宋初之际著名佛学思想家永明延寿心学实践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寿创造性地首倡"唯识二观",即"唯心识观"与"真如实观",以"唯心识观"为观心之入门,以"真如实观"为观心之目标,在调和新旧译唯识、法相与法性宗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了唐末以来禅宗宗教修持实践的方式,对尔后佛教思想的流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The view of mind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ought system of Yongming Yenshou, a famous Buddhist thinker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Song Dynasty. Yanchou creatively initiated the idea of "knowing only two views", that is, "idealism view" and "true truthfulness view". Taking "idealism" as the entry point of view and "true and truthful view" as the goal of view, while reconciling the new and old translation of only knowledge, law and legalistic Buddhism, further enriched the practice of Zen religious practice since the end of the Tang Dynasty.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of later Buddhist thought and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进林;;探析藏传佛教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社会影响[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2 李雄燕;;消费主义语境下的道教生命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潘雷;闵敏;;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人的进步意义[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3期

4 王仙先;;论宗教对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以犹太教和犹太文化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1年04期

5 王耘;生活世界"与"法界缘起"——现象学与华严宗内在旨趣之会通[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赵玉娇;;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刘振伟;;西域神话研究之现状及其意义[J];西域研究;2006年01期

8 杨勇;杨翼风;;由缘起论看佛教伦理学及其现实意义[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9 曹在松;内丹学在宋代思想史上之意义[J];宗教学研究;1999年02期

10 马效佩;;王岱舆的“天命三品”论对当今宗教文明对话的启迪意义[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福友;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涛;根敦群培哲学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2 洪燕妮;一心万法,万法一心:永明延寿的心性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盛珍;希伯来宗教的“圣约”观念:神学—社会学的进路[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吕鲜林;梵二会议精神及其意义初探[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赵玉娇;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3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383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