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天主教东传与清初文人的思想重构——以“敬天”思潮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9-03-29 13:51
【摘要】:明清中西间的交流与互动拓宽了中西文化各自的视域,促使中西在不同层面展开思想与知识的重构,泽及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以"敬天"思潮为中心,对清初文人的思想重构及其与东传天主教之关系进行探析和总结。认为晚明天主教入华,吸引一批中国文人"学事天主",并促使儒学发生以"敬天"为标杆的"宗教化"趋向。至清初,"敬天"思潮成为"儒学宗教化"的主流。许三礼、谢文m 、陆世仪、陈瑚等一批未入教的文人儒士以"敬天"为枢纽来尝试重构思想系统,给静坐、内敛、涵养为主的心性陶冶活动增添了一个"超越性他者"的"天"参与监督的维度,并透过"敬天"的仪式予以外在化、践履化,因而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他律性品格。但是,他们心目中的"天",涵义是模糊笼统的,与本质清晰、界分明确的西方"天主"大相径庭。同时,这种"天"即物而在、因物而显,绝非脱离物质、超绝存在的人格神。论文最后又以黄宗羲、孙奇逢等理学大儒的"上帝观"为例,对中西之间的上述差异作出补充论述。
[Abstract]:The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roadened the respective horiz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promot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ought and knowledge in different level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is far-r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de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literati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stern Catholicism, centered on the thought of "respect to Heav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Catholicism entered China, attracted a group of Chinese literati to "learn God", and promoted Confucianism to "respect heaven" as the benchmark of the "religious" trend.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the trend of worship became the mainstream of Confucianism. Xu Sanli, Xie Wenm, Lu Shiyi, Chen Hu and other non-educated literati and scholars tried to re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system with "respect for heaven" as the hub, and to sit still and introvert. The spiritual edification activity, which is dominated by self-cultivation, adds a dimension of "heaven" particip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transcendent other", and externalizes and practices it through the ceremony of "honoring heaven", so it has the character of heteronomy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in their mind, the meaning of "heaven" is vague and general,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clear and clear-cut western "God". At the same time, this "heaven" is the existence of things, because of things, not from matter, beyond the existence of the personality God. Finally, taking Huang Zongxi and Sun Qifeng's concept of Go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supplementary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B9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耘华;;清初宁波文人的西学观:以黄宗羲为中心来考察[J];史林;2009年03期

2 刘耘华;;清初“程山之学”与西学:以谢文m 为中心[J];史林;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3 宋娟;古文运动、科举与“唐宋八大家”[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张玮;;明代藏书家祁承■的采访思想[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04期

5 李长春;;“道问学”处多了些子?——朱熹教育思想新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6 赵连稳;;谈迁在北京的学术活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周伟良;;关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聂红敏;;从朱陆之争看清代前期理学走势[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10 梁雪;;黄宗羲教育思想成因初探[J];沧桑;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汉民;肖巍;;张景岳医哲思想的理学渊源[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勇;;晚明多元理学学说之间的对话与竞争——以李材与许孚远、万廷言的互动为例[A];明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宏;《人谱》与蕺山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茜茜;李世熊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妃;黄宗羲《孟子师说》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志奇;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永兴;《陔馀丛考》与《日知录》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战威;宋代隐士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德贵;世俗思想的宗教化和宗教世界的世俗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3期

2 王爱平;;宗教化、制度化与本土化:印度尼西亚孔教的百年发展[J];儒教研究;2009年00期

3 曾广乐;;论“道德宗教化”[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郑佳明;;我看中西自然观与人生观[J];书屋;2010年02期

5 陈坚;;佛教搭台,儒家唱戏——试论儒家在佛教语境中的“被动宗教化”[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石衍丰;老子宗教化的探讨[J];宗教学研究;1984年00期

7 德·贝科夫;尤拉;廖沙;;俄罗斯—全国都宗教化了?[J];苏联文学联刊;1993年01期

8 曾黎;;儒学宗教化与宗教儒学化——云南民间宗教组织洞经会考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宗教哲学化与哲学宗教化[J];中国宗教;2009年10期

10 王爱平;;印度尼西亚孔教的形成与发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爱平;;印尼孔教:中国儒学的宗教化与印尼化——兼谈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播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2 江岩;;《偶戏》[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4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谢韬;美国政治的宗教化[N];经济观察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初民;法律的宗教化与法律的世俗化—印度法律的世俗化变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慧;基督教民间宗教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徐琼;耶鲁大学去宗教化历程及启示[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爱辉;“宗教生活化”与“生活宗教化”[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9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49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