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试论佛教慈悲思想及其当代践履

发布时间:2017-03-30 13:01

  本文关键词:试论佛教慈悲思想及其当代践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纷繁缜密的伦理道德体系,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其慈悲思想。从伦理学的层面来说,慈悲思想是作为佛教自身的道德准则而存在,秉承拔除众生痛苦、给予众生快乐的道德准则而行事。从佛教义理来看,缘起论是一切佛教思想的根本点,慈悲思想正是建立在佛教缘起论之世界观的宗教哲学基础上,并以此来指导实践,体现为佛教徒修持的一系列诸如不杀生、布施、福田等道德戒律。所以说慈悲思想是佛教伦理学的核心,本文也正以佛教慈悲思想为着眼点,对佛教的慈悲思想的内涵、地位、道德戒律和行为实践进行深入论述。 将佛教的慈悲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慈善事业古已有之,而佛教人间化的思潮对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又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我国以当代台湾佛教的慈善事业的发展最为兴盛,在生态保护、赈灾、济贫扶困、医护、教化等诸多领域都建树颇多。而在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风起云涌之势中,台湾佛教四大道场——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的佛教慈善事业做得更是有声有色且各有其特点,因此,本文在列举台湾佛教慈善各个领域的案例时侧重于此四大道场。同时汶川地震中中国人民上下同心,佛教组织在特大灾害抢救和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台湾佛教组织也在这次大地震中让我们感受了人间大爱。台湾佛教的慈善作为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了研究的热潮。本文也期望通过对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审思,对大陆佛教慈善事业有些许裨益。 就结构而言,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佛教慈悲思想概述。由慈悲的内涵界定、慈悲的地位、慈悲思想的道德戒律、慈悲思想的行为实践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论述了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主要领域,重点论述了生态保护、赈灾、济贫扶困、医护、教化这五个领域。而本文的第三部分则主要从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特点、审思和对大陆佛教慈善事业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慈悲 慈善 台湾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9
  • 1 引言9-12
  • 1.1 选题的背景和缘由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9-10
  •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0-11
  • 1.4 论文的结构和创新点11-12
  • 2 佛教慈悲思想概述12-26
  • 2.1 慈悲的内涵界定12-15
  • 2.1.1 慈悲12-13
  • 2.1.2 慈悲心13-14
  • 2.1.3 佛教慈悲观的特点14-15
  • 2.2 慈悲的地位15-17
  • 2.2.1 慈悲的伦理学特质15
  • 2.2.2 慈悲为佛教伦理之宗本15-16
  • 2.2.3 慈悲的现代价值16-17
  • 2.3 慈悲思想的道德戒律17-19
  • 2.3.1 不杀生17-18
  • 2.3.2 布施18
  • 2.3.3 福田18-19
  • 2.4 佛教慈悲思想的行为实践19-26
  • 2.4.1 由慈悲到慈善19-20
  • 2.4.2 慈善的内涵20
  • 2.4.3 佛教慈善事业简介20-23
  • 2.4.4 人间佛教23-24
  • 2.4.5 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简介24-26
  • 3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主要领域26-39
  • 3.1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之生态保护26-28
  • 3.1.1 放生之行为实践27
  • 3.1.2 素食之行为实践27-28
  • 3.1.3 环保之行为实践28
  • 3.2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之赈灾28-31
  • 3.2.1 台湾佛教的赈灾事业的理论基础28-29
  • 3.2.2 慈济功德会的赈灾作为29-30
  • 3.2.3 汶川地震中台湾佛教团体的作为30-31
  • 3.3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之济贫扶困31-33
  • 3.3.1 济贫扶困事业概述31-32
  • 3.3.2 慈济功德会的济贫扶困事业简介32
  • 3.3.3 济贫扶困之全人关怀32-33
  • 3.4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之医护33-35
  • 3.4.1 佛教对老病苦的关怀33
  • 3.4.2 当代台湾佛教医护慈善的作为33-34
  • 3.4.3 慈济功德会的医疗志工队伍34-35
  • 3.5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之教化35-39
  • 3.5.1 台湾佛教教化事业概述35-36
  • 3.5.2 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的分析36-37
  • 3.5.3 教育领域之经验和教训37-39
  • 4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特点、审思和启示39-50
  • 4.1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特点39-44
  • 4.1.1 从传统的慈善阶段向现代慈善阶段的转变39
  • 4.1.2 佛教主事者的世界图景对组织愿景的影响39-41
  • 4.1.3 社区化与都市化的发展趋势41-42
  • 4.1.4 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全人关怀42-43
  • 4.1.5 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功利性43-44
  • 4.2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审思44-47
  • 4.2.1 慈善资金的募集问题44-45
  • 4.2.2 佛教慈善组织的社会定位45-46
  • 4.2.3 志工的专业素质问题46-47
  • 4.3 当代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启示47-50
  • 4.3.1 大陆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47-48
  • 4.3.2 台湾经验对大陆佛教慈善事业的启示48-49
  • 4.3.3 佛教慈善事业的未来展望49-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硕;;《儒林外史》中隐含的佛教思想[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硕;《儒林外史》的文化解读[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佛教慈悲思想及其当代践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7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