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虚云和尚的禅学圆融观

发布时间:2017-03-30 19:07

  本文关键词:论虚云和尚的禅学圆融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高僧,这是因为他对中国佛教的复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虚云复兴禅宗及整个中国佛教,一方面表现为重建祖庭和传承法脉,另一方面又表现为重视纯禅修证、复兴传统禅学。 虚云之禅学在重视纯禅修证的同时,又特别展现出一种圆融无碍的特色。在虚云禅学体系里,禅与教、禅与净乃至佛法与世法之间均是一体圆融的关系,圆融观可谓虚云禅学主要的表现形式。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虚云禅学的研究有两大重点,一是试图发掘虚云的纯禅修证内涵,即虚云的禅悟圆融;二是对虚云禅学体系中无量无碍的具体圆融观进行梳理,即虚云的禅学圆融观。以上两点互具互摄,即体即用,完整显露于虚云禅学任何一个具体的圆融观之中。 虚云禅学的各种圆融观里,“禅悟圆融观”和“禅修圆融观”是最为基础的两大条目。“禅悟圆融观”可以通过心性圆融、性相圆融和凡圣圆融等纯禅之机来把握;“禅修圆融观”则体现在修行的总原则和话头禅、坐禅等具体修行中。 在虚云禅学体系里,禅悟离不开实修实证,禅修又必须涵存心悟,禅悟与禅修究竟一体圆融;不仅如此,,禅悟、禅修的任何一个具体圆融观都以纯禅修证为体,它们各自具有圆融观的整体意义。
【关键词】:虚云 禅悟 禅修 圆融观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6
  • 1.1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7-11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11-16
  • 第2章 虚云禅悟圆融观16-31
  • 2.1 虚云心性圆融观17-21
  • 2.1.1 心性圆融观溯源17-19
  • 2.1.2 心性圆融一念观19-20
  • 2.1.3 心性圆融一物观20-21
  • 2.2 虚云性相圆融观21-27
  • 2.2.1 拄杖非相与性相圆融22-24
  • 2.2.2 拄杖放光与性相圆融24-25
  • 2.2.3 性相圆融与自性真佛25-27
  • 2.3 虚云凡圣圆融观27-31
  • 2.3.1 凡圣一心27-28
  • 2.3.2 生佛不二28-31
  • 第3章 虚云禅修圆融观31-50
  • 3.1 虚云心性圆融总修行观32-37
  • 3.1.1 心性圆融起修观32-34
  • 3.1.2 心性圆融难易观34-35
  • 3.1.3 心性圆融顿渐观35-37
  • 3.2 虚云话头禅真妄圆融观37-42
  • 3.2.1 话头与心性38-40
  • 3.2.2 话头与妄想40-42
  • 3.3 虚云坐禅动静圆融观42-50
  • 3.3.1 坐禅与禅七42-44
  • 3.3.2 坐香与行香44-47
  • 3.3.3 坐禅与日用47-50
  • 第4章 结语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尹文汉;;南华一代中兴祖 五叶流芳万古扬——虚云和尚中兴禅宗的重大贡献[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海慧;;虚云和尚人间净土思想探微[J];法音;2009年11期

3 欧阳镇;;虚云和尚与藏传佛教[J];法音;2013年08期

4 拙缁;;虚云和尚行业记[J];法音;1989年12期

5 周祝英;虚云和尚禅学思想初探[J];五台山研究;2003年02期

6 欧阳镇;;论虚云和尚普请劳作的家风[J];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陈友康;;近现代汉传佛教戒律松弛现象及自我矫正——以虚云大和尚为中心讨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论虚云和尚的禅学圆融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7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