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云南遗存城体梵文释读

发布时间:2017-04-12 14:02

  本文关键词:云南遗存城体梵文释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体梵文是流行于我国五代至元代之问的梵文字体,其作为佛典书写字体盛行于宋代,建国以来大量考古资料证明城体梵文曾在大理国时期应用于云南社会生活中。云南遗存的大量城体梵文在书写风格、佛典文本、现实应用方面都都有独特之处。以往学者仅在历史学和民族学等方面对云南遗存城体梵文进行了资料列举式的研究,缺乏将其作为佛典文字和宗教文化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详细释读。因此本文从云南遗存城体梵文特点入手,结合实地调研所得文物与文献资料,多角度研究云南地区的城体梵文。在梳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梵汉对勘的方法,对云南遗存城体梵文文献进行释读。最后从佛教传播与宗教学角度阐释城体梵文在云南由佛典文字到宗教信仰符号的的转变原因。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评述:一、云南遗存城体梵文概况。城体梵文是由古印度梵文变化而来的书写文字。云南城体梵文是流传于中国的五种梵文字体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宋代经藏及佛教文物中。云南地区遗存的城体梵文在书写、语法、应用等方面独具特色。城体梵文主要出现在云南历史文献、碑铭石刻、瓦制及金属器物等不同形制的载体中。二、云南遗存城体梵文释读。依据在云南实际调研所获得的城体梵文资料,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版本校对、梵汉对勘,由于能力和时问所限,仅对《心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种子字等资料进行释读。通过对云南遗存城体梵文的释读,尽力展现城体梵文书写的经咒内容及特点。三、云南遗存城体梵文宗教意义。城体梵文在云南地区的广泛流传及发展变化表明:城体梵文最初作为佛典原文传入云南。由于云南地区复杂的宗教文化构成以及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内在调试,作为佛经书写的载体,城体梵文内在功能和外在表征发生变化,逐步形成带有地区文化特色的宗教信仰符号。
【关键词】:城体梵文 云南 佛教 信仰符号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第一节 立论依据与研究动态8-11
  • 一、立论依据8-9
  • 二、研究动态9-11
  • 第二节 研究范围方法和创新之处11-14
  • 一、研究的范围11-12
  • 二、研究方法12
  • 三、创新之处12-14
  • 第一章 云南遗存城体梵文概况14-44
  • 第一节 云南城体梵文14-26
  • 一、梵文字体概述14-19
  • 二、云南城体梵文19-26
  • 第二节 云南城体梵文的形制26-44
  • 一、文献书写的梵文26-30
  • 二、碑铭石刻梵文30-39
  • 三、瓦罐烧制梵文39-42
  • 四、金属铸造梵文42-44
  • 第二章 云南城体梵文经典释读44-84
  • 第一节 城体梵文经典释读44-64
  • 一、《般若心经》转写与对勘44-52
  • 二、云南本和其他版本对勘52-58
  • 三、云南本心经释读58-64
  • 第二节 城体陀罗尼咒释读64-75
  • 一、城体陀罗尼咒概述64-67
  • 二、尊胜陀罗尼咒释读67-75
  • 第三节 城体种子字释读75-80
  • 一、种子字概述75-77
  • 二、常见种子字释读77-80
  • 第四节 未解未知城体梵文80-84
  • 一、未解未知城体梵文概述80-81
  • 二、未解未知城体梵文原因81-84
  • 第三章 云南遗存城体梵文的宗教意义84-90
  • 第一节 城体梵文的神圣化84-86
  • 第二节 城体梵文的符号化86-90
  • 结语90-92
  • 附录92-93
  • 图录93-100
  • 参考文献100-106
  • 致谢106-10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昆声;55年来云南考古的主要成就(1949—2004年)[J];四川文物;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云南遗存城体梵文释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1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