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辛格的圣事性教会学浅析
本文关键词:拉辛格的圣事性教会学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如果有人想要了解若瑟·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天主教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ⅩⅥ)——这位神学家的思想,而不去研究他的教会学,无疑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通常人们称他的教会学为“共融的教会学”,因为拉辛格自己也乐于这么叫,并且致力于在梵二会议后的天主教会内普及这种“共融教会学”。本文之所以对其冠以“圣事性”的称谓,是由于这共融教会学的根本即在于:拉辛格是从“圣事”的角度来理解教会的。所以从本质上讲,拉辛格的“共融教会学”就是一种“圣事性的教会学”。 圣事是天主教会特有的一种宗教礼仪标记。从圣事的角度来理解教会也是早已有之。它表明教会自初就认识到自身架构中包含着两种因素:有形可见的外在制度与无形内在的神恩,即教会中有着恩宠与制度并存的张力。梵二会议称“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但同时又借用圣经中的教会学概念,说教会是“基督奥体”和“天主子民”等。拉辛格教会学的核心是:教会是天主的子民,严格意义上说,是围绕圣体圣事的天主子民,他们因为“基督的身体”而联合在一起,特别是在以“基督奥体”为中心的圣体圣事礼仪中。他将圣体圣事置于教会的中心,因此强调教会的圣事性以及在圣体圣事中的共融。 通过回顾并概述历史上的教会学,本文以“基督奥体”和“天主子民”的教会观为线索,考察到了拉辛格的时代,教会观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为何一直强调要从圣事的角度来理解教会;他是如何诠释并回应这两种观点的,他又是如何将天主子民与基督奥体的教会学观念,整合在了视教会为一件圣事的共融教会学中的,提倡一种圣事性的共融教会学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教会观的发展是特定时代教会对于自身认识的反映,因此本文也希望更多的结合时代背景及拉辛格个人经历,同时根据其主要神学作品,最终勾勒出他的基本教会学思想以及他对当代天主教会的影响,进而期望从中发现一些对于中国天主教会未来发展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若瑟·拉辛格 教会学 圣事 基督奥体 天主子民 共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7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第一章 导论6-17
- 一.教会与教会学6-8
- 二.有形教会与无形教会8-11
- 三.圣经中的教会学概念11-12
- 四.研究思路与文献综述12-17
- 第二章 拉辛格圣事性教会学渊源17-27
- 一.七世纪以前的教会观17-19
- 二.八世纪以后的教会观19-21
- 三.宗教改革时期的教会观21-22
- 四.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教会学22-27
- 1 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23
- 2 梵二大公会议前的准备23-24
- 3 当代教会学概念的发展24-27
- 第三章 拉辛格圣事性教会学雏形27-36
- 一."疏离"思想的形成27-30
- 1 生平著述27-28
- 2 圣俗疏离28-30
- 二.圣事性教会学基本思想30-36
- 1 共融概念的发展30-32
- 2 教会的双重架构32-33
- 3 圣事中的平衡33-34
- 4 基督唯一的大司祭34
- 5 围绕圣体圣事的子民教会34-36
- 第四章 圣事性教会学的发展36-48
- 一.梵二会议后的分歧37-39
- 二.应对会后的分歧39-43
- 三.在教会学上的体现43-45
- 四.圣事性教会观的成熟45-48
- 第五章 拉辛格圣事性教会学当代意义48-51
- 文本注释51-56
- 中文参考文献56-57
- 外文参考文献57-58
- 后记58-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窄门里的红玫瑰——对《窄门》中爱情与宗教关系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苏葆荣;;《恶之花》救赎观的宗教文化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张鹏;;莎士比亚戏剧的价值观与人性解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4 尹燕姬;;鬼故事小说的另一部杰作—《螺丝在拧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5 谢英军;张鹏;;管窥巴赫音乐中的宗教情结[J];北方音乐;2009年02期
6 刘常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对二元对立的消解——以1—17首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武建奎;;中世纪晚期“骑士精神”衰落原因探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8 刘莘;;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及其思想史意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刘莘;;苏格拉底:灵魂的二重性与救赎[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俊宇;;人生就是个悖论——析《愤怒》的悲剧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碧;;清教主义与美国公共教育制度的起源[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敏莉;唯一神教伦理观在《玛丽·巴顿》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余雪玲;重返伊甸园[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崴嵬;浅析国内基督教网站的宗教性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燕君;近代漳州基督教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双梅;圣经原型视阈下的《哈姆雷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燕;基督教教会对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学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琳;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圣爱”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拉辛格的圣事性教会学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