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汪川唐姓东乡族穆斯林的族源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7:20
本文关键词:唐汪川唐姓东乡族穆斯林的族源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川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具有较为复杂的认同意识:在肯定了自身东乡族的民族身份以及身为一个穆斯林应有的宗教信仰认识的同时,他们仍保持了自己作为一个汉族后代的清醒认识。 据史料考证,如今居住在唐汪川的唐氏一族,其祖先是四川的汉族。元朝时期四川柳家(庄)唐妊参将落居于此,此后随着唐氏一族人口的日益增加,逐渐成了如今唐汪川的一大姓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代当权政府的政策因素影响下,唐氏一族的后代中出现了皈依伊斯兰教的唐姓穆斯林群体,但是关于自身是唐妊参将后代的认识依然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在之后建国初期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中,经过民族识别专家的仔细鉴定以及结合当地群众的主观意愿,东乡族作为一个民族身份的确立又使得该地唐姓穆斯林群体中出现了有着东乡族民族识别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个体。他们在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同时,保留着对自身东乡族民族身份以及汉族族源的明确认同意识。 然而在这种复杂的认同意识背后引申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族群在多种核心认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能否保证其正常的生活以及与他族的交往?如果能,那又是通过何种方法使其成为可能? 尽管在处世观以及一些基本的观念上,伊斯兰教义与汉文化传统并不存在分歧,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却仍然有着不小的差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唐姓东乡族穆斯林群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身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身上的几种不同的族群认同分析,探寻该群体是如何处理其汉族族源认同与自身民族身份、穆斯林身份之间差异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最终达到和谐共处其背后的逻辑。 本文从族群认同的角度出发,着重运用文献调查法以及田野调查方法,研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川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群体对其东乡族身份、穆斯林身份以及汉族后代身份的认同。通过对其所运用的“处世智慧”(用以规避由上述三种核心族群认同所产生的矛盾)的分析,进一步推导出其背后的逻辑核心——家族概念。正是因为家族概念在整个唐汪地区所拥有的社会认同基础以及作为行动者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对其的理解和把握,才使得该群体得以在三种不同的核心认同作用下与他族和谐共处、与“本家”友好往来。 笔者认为,通过对这一具有典型特例的研究,可以较好的充实已有的族群认同理论。同时,对具有数个核心认同的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其淡化由于不同认同间可能产生矛盾的背后逻辑,则是新时期我国民族政策所应关注的重点,也是构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唐姓源流 族群认同 文化符号 家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69
【目录】:
- 汉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目录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问题缘起8
- 1.2 选题意义8-9
- 1.3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9-11
- 1.3.1 研究的理论9-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1.4 调查点基本情况11
- 1.5 相关研究现状11-15
- 第二章 谁是“唐姓东乡族”——他者眼中的“唐姓东乡族”15-22
- 2.1 唐姓源流考察15-16
- 2.2 回族眼中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16-17
- 2.3 汉族眼中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17-19
- 2.4 非唐汪川地区东乡族眼中的唐汪川唐姓东乡族穆斯林19-22
- 第三章 我是谁22-29
- 3.1 作为一个穆斯林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22-24
- 3.2 作为一个东乡族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24-26
- 3.3 作为一个汉族的唐姓东乡族穆斯林26-29
- 3.3.1 汉族文化符号的保留——字辈26-27
- 3.3.2 族源认同的过度表现——婚姻禁忌27-29
-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中所共同享的“文化符号”29-45
- 4.1 宗教仪式中的文化符号29-35
- 4.1.1 千三爷29-31
- 4.1.2 “点香”和“出家人”31-35
- 4.2 风俗习惯中的文化符号35-38
- 4.2.1 风水35-36
- 4.2.2 香烟地的传说36-38
- 4.3 经济活动中的文化符号38-40
- 4.3.1 秋收期间的经济活动——本家人38-39
- 4.3.2 宗教仪式中的经济活动——宰羊、献羊39-40
- 4.4 婚丧葬礼实践中的文化符号40-45
- 4.4.1 炸香气40-41
- 4.4.2 “戴孝”、“拉纤”41-45
- 第五章 族源认同与族群认同的互动探析45-50
- 5.1 传统族源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分析45
- 5.2 非促进关系的族源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互动45-50
- 5.2.1 族源认同与情景性认同的互动关系分析45-48
- 5.2.1.1 对汉族族源、穆斯林、蒙古族后裔、东乡族的认同45-46
- 5.2.1.2 汉族族源认同与穆斯林认同之间的互动46-48
- 5.2.2 对族群理论的意义48-49
- 5.2.3 对现阶段民族交流的启示49-50
- 第六章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著作类(含译著、编著)52
- 论文类52-53
- 硕博论文类53-55
- 附录55-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建中;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周传斌;族群理论的流变及其与民族理论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5期
3 陈文祥;;东乡族研究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4期
4 黄英;“白马藏人”族源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李学忠;回族的丧葬习俗与穆斯林的生死观[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6 廖杨;东乡族宗法文化论[J];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7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8 郝苏民;;日本“AINU”人的族群认同与捍卫文化遗产的实践——北海道学术考察印象[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9 马虎成;撒尔塔:一个曾经被忽略的民族名称——也谈撒尔塔与东乡族族源(上)[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10 马兆熙;东乡哈木则宗族形成与发展的考察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唐汪川唐姓东乡族穆斯林的族源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