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谭峭《化书》哲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13 08:01

  本文关键词:谭峭《化书》哲学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谭峭是晚唐五代时期最重要的道士之一,也是著名的道教学者,著有《化书》六卷,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对谭峭《化书》的研究者不乏其人,到目前为止,出现不少可喜成果:主要集中在哲学、社会政治、科学、美学、内丹术等方面。在哲学思想方面,主要是体现在“道化”和“术化”两章,“道”是谭峭哲学的最高范畴,“道”也是万物的本体,谭峭的另外两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就是“虚”与“化”,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道”的本体论和“一切皆化”的思想,被研究的学者们一致认同,但对道、虚、化这几方面联系及各自内涵的讨论上,深入下去的文献并不多,本文侧重在这方面的探讨;在政治思想方面,《化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作者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深刻的分析了社会治乱的总根源,并提出自己的治世之方:统治者应均食让利、俭约无为、与民同食、与民同栖、与民同乐……,方能平息干戈,无为而治天下,直至“大同”的美满社会;在美学思想方面,研究者们主要指出了谭峭从“至道”角度思考,所体现出独特的至真至美的思想,比如:舍巧、取拙、忘形、求情等美学思想在谭峭的《化书》里体现得比较明显;另外,在内丹术方面,研究者比较稀少,只有郭建老先生在他的论文中略有提及,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会在这方面作一概述。 总的来说,对于《化书》这样一部出色的道教经典,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地方。关于“化”的许多问题没有展开、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也没有足够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晚唐的道教背景、结合三教关系,主要对谭峭《化书》作这样一些研究:在本体论、自然观方面,侧重讨论谭峭哲学思想中“道”、“虚”、“化”这三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的内涵及联系;其次,讨论“虚”在谭峭哲学中的内涵界定;再次,重点讨论其哲学概念核心——“化”,包括化的含义、化的内涵、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化的运化规则和“一切皆化”的自然观思想,并对《化书》与道教内丹学的关系以及齐物等差的相对主义方法论也作一概述;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是基于自然发生论的基础上讨论社会政治历史之化、谭峭对黑暗历史现实的批判,对均食节俭的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文末,略述谭峭《化书》相关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关键词】:谭峭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 谭峭其人其书8-13
  • 1.1 谭峭生平事迹考略9-11
  • 1.2 《化书》版本介绍11-13
  • 第2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背景13-18
  • 2.1 对道教的崇信13-15
  • 2.2 隋唐五代时期儒释道的概况略述15-18
  • 第3章 《化书》的哲学思想——道、虚、化18-36
  • 3.1 道、虚、化三者的关系18-21
  • 3.2 对"虚"的内涵界定21-23
  • 3.3 《化书》的哲学思想核心——化23-30
  • 3.3.1 "化"的含义及根据23-25
  • 3.3.2 "化"的运化规则25-27
  • 3.3.3 "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27-29
  • 3.3.4 一切皆"化"的自然观29-30
  • 3.4 齐物等差的相对主义方法论30-32
  • 3.4.1 在承认物差的前提下齐物等差30-31
  • 3.4.2 心、神、物泯合无差31-32
  • 3.5 《化书》与道教内丹学的关系32-36
  • 第4章 《化书》的社会政治思想36-45
  • 4.1 自然发生论基础上的社会之化36-39
  • 4.2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39-41
  • 4.3 对均食节俭的大和社会的向往41-45
  • 第5章 《化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大强;在圆融的化境中──读谭峭《化书》[J];中国道教;1997年02期

2 罗耀九;谭峭《化书》谈怎样处理人际关系[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05期

3 陈名实;王炳庆;;谭峭及其《化书》的和谐社会理想[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竹波;;谭峭及其《化书》初探[J];理论界;2008年02期

5 裴海茹;刘静静;;谭峭《化书》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4期

6 潘显一;论谭峭的美学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汪志斌;;《化书》的“社会和谐”思想刍议[J];宗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8 黄世瑞;《化书》中的科学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刘永海;浅议《化书》中“一切皆化”的思想[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高令印 ,陈其芳;谭峭在唐宋哲学发展中的地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物理学史[A];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论文论著目录(2001-2002)[C];2002年

2 张兴发;;道教坚决抵制不同形式的邪教[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思孟;;化生说-从生物学学说到哲学和道教学说[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4 ,

本文编号:303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3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