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印度来华僧人考略

发布时间:2017-04-14 22:10

  本文关键词:印度来华僧人考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印两国有着极为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交往历史。文明与交往的相互推动,使中印在思想文化领域都曾先后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中印间文化交往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最为主要、对汉地影响最为深刻的交往内容就是佛教文化的交往。在中印佛教文化交往的进程中,印度来华僧人担当着佛教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他们以推动佛法东渐为己任,历寒暑,涉险途,在汉地传译佛经,宣弘义理,使佛教在汉地从无到有,逐渐繁盛,直至与中国文化传统结合而形成中国佛教。 对于中、印佛教发展中的诸问题,前人的研究不但较为系统、全面,且已深刻入微,但在对印度来华僧人资料的全面理清、印僧来华进程的特点和印僧对汉地佛教的影响等问题上则涉及较少,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解决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较为全面地对来华印僧进行了资料的考订; (二)根据中印社会发展、中印佛教发展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将公元前后——十世纪之间的印僧来华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考察; (三)在三个阶段中通过对来华印僧以佛经传译为主的在华事迹的细致考察,结合各阶段中中印社会、佛教发展的具体特点,揭示出了来华印僧群体在不同时期的来华特点及对汉地佛教所施以的重要影响; (四)在对各阶段印僧来华特点进行总结、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东晋南北朝时期印僧的大量来华,不但在佛经传译上起到了对以往成果全面总结的作用,更将汉地佛教的发展脉络引导至印度佛教成熟、系统的体系之中,加剧了汉地佛教的发展和走向成熟。故该时期来华印僧对中国佛教所起到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甚至为中外交往极为繁盛的隋唐时期所不及。 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有着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加以探讨和解决。如来华印僧对中印整体文化交往的推动作用问题,就应当通过对印僧事迹和所传译佛经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并结合中印文化中各自的特点来加以探讨,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出确切可信的结论。此外,对于更新、更为全面的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也将会使本研究进一步得以深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B949.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第一章 综论6-11
  • 一、 本研究所涉及之时代6-7
  • 二、 本研究所涉及之“印度”概念7-9
  • 三、 “印度来华僧人”群体的界定9
  • 四、 印度来华僧人概况9-11
  • 第二章 公元前后——三世纪之印度来华僧人11-31
  • 一、 陷于混乱的中国社会11-14
  • 二、 “异族入侵时代”的印度社会状况14-18
  • 三、 印度僧人的初步入华18-31
  • 第三章 四——六世纪之印度来华僧人31-61
  • 一、 趋于局部稳定的中国社会31-35
  • 二、 汉地佛教的逐步兴盛35-39
  • 三、 “黄金时代”的印度39-40
  • 四、 四——六世纪印度佛教之状况40-43
  • 五、 印度僧人入华之高潮43-61
  • 第四章 七——十世纪印度来华僧人61-77
  • 一、 隋唐时期中国社会之全面整合61-64
  • 二、 汉地佛教之特点及中国佛教的确立64-66
  • 三、 “诸王朝时代”之印度社会66-69
  • 四、 戒日王、波罗王朝时期之印度佛教69-71
  • 五、 印度僧人采华之尾声71-77
  • 第五章 对印度来华僧人的分析和评价77-83
  • 一、 对十世纪前印度僧人入华特点之分析77-78
  • 二、 印度僧人来华进程对中国佛教发展之影响78-81
  • 三、 印度来华僧人对中印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81-83
  • 附录: 印度来华僧人简表83-96
  • 主要参考文献96-99
  • 后记9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彦梅;唐长安城外蕃奴隶、贡人及僧侣史事述论[D];西北大学;2010年

2 胡拥军;盛唐诗歌中的“胡风”[D];暨南大学;2009年

3 黄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僧人慈善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延续;金刚智宗教实践探析[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印度来华僧人考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6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