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六度集经》孝道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0:14

  本文关键词:《六度集经》孝道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安身立命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传统社会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佛法初传汉地之时,出世的印度佛教教义与关注重视现实人生的儒家伦理思想,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冲突和对立矛盾的地方。 为了让佛教适应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为了调和出家修行和在家孝亲的矛盾,许多佛教学者开始翻译佛经,从佛经中寻找论据,甚至编译佛教故事证明佛教内包含关注社会人生、讲求忠孝的内容。《六度集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编译出来的。 康僧会是来自天竺的异域僧侣,深受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熟知佛典三藏,而且精通儒家经典。这为他成功地以儒释佛翻译佛经提供了内在条件 《六度集经》是康僧会所编译经典之一。从佛经体例上看,《六度集经》主要叙述佛在前生历世轮回中所行的道德功业故事,以阐明大乘佛教六度的内容。《六度集经》里面的孝道思想,是康僧会以儒释佛,运用儒学思想来编译的,里面涉及到儒家孝的经典《孝经》等原典名著里的理论。每一度里,都贯穿了孝敬父母,移孝作忠,广敬博爱,达则兼济天下等忠孝思想。释迦佛历经无数劫的精进修行,行至孝之行,为佛家孝道做了最好的注脚和诠释。因而可以说,孝最终又是和圆满解脱联系在一起的。 《六度集经》的编译立竿见影,为佛教适时的在中土的立足和顺利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当代转型期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借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期,如何发扬孝道传统,发挥政府职能,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诸多物种濒临灭绝,该如何发扬对社会的大爱大孝,承担起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六度集经》里的孝道观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康僧会 六度集经 佛教 儒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4
  • 第一章 《六度集经》概述14-20
  • 第一节 《六度集经》作者及其编译背景14-17
  • 一、康僧会其人简介14-15
  • 二、康僧会编译《六度集经》的社会背景及其策略15-17
  • 第二节 《六度集经》内容及其地位影响17-20
  • 一、《六度集经》内容简介17-18
  • 二、《六度集经》在佛经中的地位及其影响18-20
  • 第二章 儒佛孝道观比较20-41
  • 第一节 儒佛孝道观的主要内容20-35
  • 一、儒家孝道观的主要内容20-27
  • 二、印度佛教孝道观的主要内容27-35
  • 第二节 儒佛孝道观的主要分歧35-39
  • 一、身体发肤之争35-36
  • 二、孝养与嗣祀的问题36-37
  • 三、服饰制度之争37-38
  • 四、沙门不拜与忠孝思想的矛盾38-39
  • 第三节 佛教学者对儒佛孝道观的融合39-41
  • 第三章 《六度集经》孝道思想之体现41-62
  • 第一节 孝道在布施度里的表现41-47
  • 第二节 孝道在持戒度里的表现47-51
  • 第三节 孝道在忍辱度里的表现51-54
  • 第四节 孝道在精进度里的表现54-57
  • 第五节 孝道在禅定度里的表现57-58
  • 第六节 孝道在般若度里的表现58-62
  • 结语:《六度集经》孝道观的现实意义62-66
  • 参考文献66-68
  • 附录68-69
  • 后记69-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英敏;“孝”与家庭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王秋菊;契嵩《孝论》思想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焦琳;;以儒释佛:康僧会及其翻译的《六度集经》[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4 王月清;论宋代以降的佛教孝亲观及其特征[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5 叶涛;二十四孝初探[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业露华;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J];五台山研究;1997年01期

7 沈毅;从小康目标看老年人的困境与出路[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忠于;中国佛教孝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六度集经》孝道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7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