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9:12

  本文关键词: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佛教信仰者为研究对象,编制了《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问卷》,并对信仰者的自我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把佛教坐禅的方式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来探讨信仰者自我意识,这为后续信仰和自我意识的研究提供参考。 自从詹姆斯把自我从哲学引入到心理学后,这个课题备受关注。心理学中关于自我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由于自我的复杂性,所以关于自我的研究历来争论不休。本文主要围绕研究佛教信仰者的自我意识,并阐述了哲学、东西方心理学和佛教中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而且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了佛教信仰者的自我意识状况。 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1.通过个别访谈与开放式问卷编制的《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问卷》,它包括三个维度:生理自我意识、社会自我意识、精神自我意识。通过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于评定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 2.用自编的《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不同性别的信仰者在自我意识的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年龄的信仰者在生理自我意识和总体自我意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5岁以上的信仰者在生理自我意识的维度上显著得低于25岁以下,但在总体自我意识维度上,25-45岁显著地高于45岁以上。 (3)不同居住地的信仰者在生理自我意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它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被试的生理自我意识显著地低于城镇被试。 (4)不同学历和职业的信仰者在社会自我意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它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5)不同坐禅年限的信仰者在精神自我意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坐禅时间1年及1年以下的信仰者显著地低于2.5年及6年以上的。
【关键词】:佛教信仰者 自我意识 生理自我意识 社会自我意识 精神自我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20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7
  • 目录7-10
  • 绪论10-14
  • 一、研究动机11
  • 二、研究对象11
  • 三、研究理论与实践价值11-14
  • 第1章 文献综述14-26
  • 1.1 前言14-15
  • 1.2 自我意识概述15-24
  • 1.2.1 哲学中关于自我的概述15-16
  • 1.2.2 心理学中关于自我和自我意识的概述16-17
  • 1.2.3 西方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17-18
  • 1.2.4 东方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18-20
  • 1.2.5 佛教中的自我意识理论20-22
  • 1.2.6 宗教信仰及其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研究的现状22-24
  •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24-26
  • 1.3.1 问题提出24
  • 1.3.2 研究意义24-26
  • 第2章 佛教信仰者的自我意识问卷编制26-40
  • 2.1 前言26
  • 2.2 研究一:通过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初步构建信仰者的自我意识测量指标26-33
  • 2.2.1 研究目的26
  • 2.2.2 研究方法26
  • 2.2.3 结果及分析26-33
  • 2.3 研究二:预试问卷的编制与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结构的确定33-37
  • 2.3.1 目的33
  • 2.3.2 方法33
  • 2.3.3 研究结果33-37
  • 2.4 研究三: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结构的验证与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37-40
  • 2.4.1 目的37
  • 2.4.2 工具37
  • 2.4.3 被试37
  • 2.4.4 统计处理37
  • 2.4.5 结果37-40
  • 第3章 佛教信仰者的自我意识状况研究40-50
  • 3.1 前言40
  • 3.2 研究方法40-42
  • 3.2.1 研究对象40-41
  • 3.2.2 研究工具41-42
  • 3.2.3 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42
  • 3.3 研究结果42-50
  • 3.3.1 自我意识各维度的特点42
  • 3.3.2 人口学变量在自我各维度上的比较42-50
  • 第4章 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分析与讨论50-60
  • 4.1 前言50-51
  • 4.2 分析与讨论51-55
  • 4.2.1 性别对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影响51
  • 4.2.2 年龄对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影响51-52
  • 4.2.3 居住地对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影响52
  • 4.2.4 学历对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影响52-53
  • 4.2.5 职业对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影响53-54
  • 4.2.6 是否坐禅对自我意识的影响54-55
  • 4.3 提高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途径55-60
  • 4.3.1 关注无常、学会放下55-56
  • 4.3.2 自调、自净、自渡56
  • 4.3.3 发展道德、慈悲的律令56-57
  • 4.3.4 学会自我超越57-60
  • 第5章 结论60-62
  • 5.1 研究结论60
  • 5.2 研究特色60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6-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历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明;李曙豪;;论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刘亚明;胡敏燕;;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3 周金萍;;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教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钟书林;;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范晔佛教思想论析[J];理论导刊;2010年05期

5 马静卿;刘松;;浅论佛教思想和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提高[J];网络财富;2010年10期

6 袁仕萍;谢光辉;;道安佛教哲学思想探微[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夏露;苏轼事佛简论[J];江汉论坛;1983年09期

8 罗时进;;许浑千首湿与他的佛教思想[J];学术月刊;1983年05期

9 方立天;论佛教文化体系的结构与核心[J];佛教文化;1990年02期

10 刘密;;鲁迅对佛教思想的二重选择[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立忠;王立才;;初中生内向/外向性自我意识及自我监控与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洪;范方;苏林雁;;青春期前后儿童焦虑情绪的变化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旭;周菲;;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康铁君;高健;邓德容;吴冰;孟涛;;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调查与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惠梅;李庆鳞;贺淑珍;闫媛珍;赵世武;;慢性病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及相关因素[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兰玲;;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群英;;教书育人 任重而道远[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胡桂英;;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胡桂英;许百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王佳;当代中国的佛教慈善组织[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贾连越;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思考[N];科技日报;2004年

4 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钱碧玉;教育是农业[N];无锡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柳刚;正确对待自我意识强的战士[N];解放军报;2005年

6 陈福新;孩子为何会仇视父母[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王培特;要在海外培养子女的自我意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梁明智;谈“人大意识”[N];人民代表报;2006年

9 陈金伟;怎样化解焦虑[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机关幼儿园 安红菊;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N];邯郸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蒙;图塔与礼佛[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龙斌;人的自我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5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超;曹学Oz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GUYEN THI XUYEN(阮氏钏);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淼;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动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艳红;叶灵凤小说中的自我意识[D];河南大学;2006年

4 李晖;自我肖像中的深意[D];河南大学;2007年

5 耿晓颖;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慧丽;魏晋南北朝士人自我意识的再认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柏萍;自我意识培养与中学散文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任丽杰;小学儿童孤独感及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荃馨;微笑的蒙娜丽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凌前锋;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及其与康德自我意识理论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佛教信仰者自我意识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8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3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