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及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15 12:03
本文关键词: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及时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赵朴初的思想十分丰富,尤其以他倡导“人间佛教”思想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也是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系统地探讨和研究。由于“人间佛教”思想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与趋势,并且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莫大关联,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都对佛教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即从源头处探究其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从理论上探讨其主要内容,从时代上解析其具有的深刻意义。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印度佛教,《阿含经》是佛教最早形成的经文之一,它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佛教的思想观念,其中“诸佛世尊皆出世间”这句话更是直接揭示了佛陀注重世间的精神。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弘法、传教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最终发展成有服务人间意识的中国佛教。唐朝惠能禅师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真实的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战火不熄,佛教一度走向衰败,但是其入世化、人生化的步伐却从未停止过。至上世纪初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提出,大为改善了佛教的社会地位,也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理论体系以不二法门(缘起论)、行菩萨道和圆融世俗政治为基础,以五戒十善、四摄六度、践行三大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以建设人间净土为目标,更好地适应了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是以重视现实人生为出发点,通过奉行菩萨道,最终实现人间净土的宏愿。 最后,从时代需求的方面来说,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促进了中国佛教向现代化的转变,使佛教未来的发展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它展现出了在处理政教关系方面的优越性,为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保障,也为佛教的未来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赵朴初 人间佛教 渊源及发展历程 主要内容 时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4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结构12-14
- 第一章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及发展历程14-23
- 1.1 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14-17
- 1.2 人间佛教思想的发展历程17-23
- 第二章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23-31
- 2.1 人间佛教思想的核心范畴23-26
- 2.1.1 不二法门23-24
- 2.1.2 菩萨行24-25
- 2.1.3 五戒十善与四摄六度25-26
- 2.2 人间佛教思想的终极诉求26-31
- 2.2.1 圆融世俗27-28
- 2.2.2 适应社会主义28-29
- 2.2.3 建设人间净土29-31
- 第三章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时代意义31-40
- 3.1 有助于正确理顺政教关系31-35
- 3.1.1 宗教组织须服从行政领导31-33
- 3.1.2 宗教事务须要依法管理33-34
- 3.1.3 宗教信徒须爱国爱教34-35
- 3.2 有助于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35-40
- 3.2.1 强调了佛教即文化36-37
- 3.2.2 推动了佛教的健康发展37-38
- 3.2.3 弘扬了和平的主题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朴初;在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J];法音;1996年10期
2 黄心川;论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与国家的关系[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1期
3 邓子美;毛勤勇;;赵朴初与星云的人间佛教理念及实践(续)[J];五台山研究;2005年04期
4 丁光训;互相尊重的朋友[J];中国宗教;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及时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