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3:16

  本文关键词: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印度佛教净土思想,对印度佛教各净土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全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净土”的含义作了界定,认为净土有广狭二义:狭义之净土指环境清净且有佛法存在的佛菩萨净土;广义之净土泛指社会状况和自然环境俱佳的优美世界。本文站在广义之角度,将净土分为人间净土、天国净土、十方诸佛净土、究竟净土四类。其次,分析了净土依染净因果而成立的原理及心净土净之唯心净土思想。再次,阐述了净土思想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及本文的选题意义(包括本论文的创新成果)。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资料和关于此主题的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根据净土思想从原始佛教的人间及天国净土到大乘十方诸佛净土之发展顺序,分析各种净土的成立、状况、相关经典,说明求生的方法,并比较相关经典所载的往生方法之不同。该部分共分八章。 第一章“原始佛教中的净土思想”。首先,描绘了原始佛教的宇宙结构。其次,介绍了原始佛教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人间净土,即北拘卢洲、转轮圣王国土和弥勒未来人间净土。最后,以佛经中常说及的忉利天为主要代表,描绘了原始佛教中的清净庄严天国净土。 第二章“大乘佛教净土思想的产生”。首先,简略论述了大乘佛教的起源,,探讨了大乘经典的流传及大乘与部派佛教间的关系。其次,论述了大乘佛教净土思想从原始佛教净土思想发展而来之过程及净土思想得以发达之原因。最后,对本愿思想的意义作了说明,并详细讨论了其逐渐开展的情况。 第三章“阿暒佛东方妙喜世界”。首先,介绍了阿暒佛净土的相关经典。其
【关键词】:净土思想 原始佛教净土 大乘佛教净土 龙树 世亲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49.351
【目录】:
  • 1 绪论16-36
  • 1.1 净土的含义与分类16-18
  • 1.2 净土成立之原理──染净因果18-21
  • 1.3 心净土净之唯心净土思想21-24
  • 1.4 净土思想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及本文的选题意义24-28
  • 1.5 本文的研究资料28-30
  • 1.6 研究现状30-36
  • 2 原始佛教中的净土思想36-58
  • 2.1 原始佛教的宇宙结构观36-42
  • 2.2 原始佛教中的人间净土42-53
  • 2.2.1 北拘卢洲43-47
  • 2.2.2 转轮圣王国土47-50
  • 2.2.3 弥勒未来人间净土50-53
  • 2.3 原始佛教中的天国净土53-58
  • 3 大乘佛教净土思想的产生58-75
  • 3.1 大乘佛教起源58-66
  • 3.1.1 古代经论中关于大乘经典的结集和流传58-60
  • 3.1.2 大乘与部派佛教60-66
  • 3.2 大乘佛教净土思想的产生66-70
  • 3.3 本愿思想的开展70-75
  • 4 阿暒佛东方妙喜世界75-93
  • 4.1 阿暒佛净土经典76-77
  • 4.2 阿暒佛的本生事迹77-78
  • 4.3 阿暒佛的本愿78-82
  • 4.4 阿暒佛妙喜世界的状况82-86
  • 4.5 妙喜世界中的声闻众与菩萨众86-88
  • 4.6 妙喜世界的往生方法88-93
  • 5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93-117
  • 5.1 阿弥陀佛净土的主要经典94-95
  • 5.2 阿弥陀佛的本愿95-102
  • 5.3 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102-109
  • 5.4 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方法109-117
  • 6 弥勒菩萨兜率天净土117-128
  • 6.1 弥勒净土系经典117-118
  • 6.2 弥勒菩萨的本生事迹118-120
  • 6.3 弥勒菩萨的本愿120-121
  • 6.4 弥勒菩萨兜率天净土的状况121-124
  • 6.5 弥勒菩萨兜率天净土的往生方法124-128
  • 7 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128-141
  • 7.1 药师琉璃光净土的经典128-129
  • 7.2 药师琉璃光佛的功德129-132
  • 7.3 药师琉璃光佛的本愿132-135
  • 7.4 药师琉璃光净土的状况135-137
  • 7.5 药师琉璃光净土的往生方法137-138
  • 7.6 药师如来供养法门的修持138-141
  • 8 《华严经》之华藏世界141-156
  • 8.1 《华严经》的集成及译本141-143
  • 8.2 华藏世界海的架构143-147
  • 8.3 毗卢遮那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147-150
  • 8.4 华藏净土的圆融观150-152
  • 8.5 华严净土的修行法门152-156
  • 9 印度重要论师的净土思想156-192
  • 9.1 龙树菩萨的净土思想156-180
  • 9.1.1 《大智度论》的净土思想156-170
  • 9.1.2 《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的净土思想170-180
  • 9.2 世亲菩萨《往生论》的净土思想180-192
  • 10 结语:佛教净土思想的现实意义192-200
  • 10.1 净土思想对净化社会人心的积极意义192-195
  • 10.2 净土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195-200
  • 主要参考文献200-209
  •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209-211
  • 后记21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雪梅;古代印度弥勒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行;藏传佛教宁玛派净土信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