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基督化家庭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3:24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的基督化家庭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对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29年5月,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发起了一场联合促进福音事业的运动,即所谓的“五年运动”。基督化家庭运动正是五年运动提出的六项工作之一。本文试图对基督化家庭运动的缘起、发展、组织、内容做一个史实梳理,以世俗化与基督化为理论构架阐述基督化家庭运动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面对民族主义的挑战,基督化家庭运动又是如何应对的。本文希望以基督化家庭运动为例,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发展所遭遇的尴尬境地。 全文共分六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意义及主要运用的材料,并对前人的研究作简单回顾。第一章主要论述基督化家庭运动的背景,非基督教运动、本色化运动以及民国时期的家庭变革都对基督化家庭运动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第二章主要从纵向上陈述基督化家庭运动二十年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同的阶段基督化家庭运动面临不同的问题,阐述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第三章对基督化家庭运动的组织与运动开展方式进行分析,从横向上对整个运动进行解读。第四章以家庭婚姻、祭祖、家庭教育问题为对象,考察世俗化与基督化的关系,世俗化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基督化,世俗化是手段,基督化是目的,以世俗化为依托的基督化能否为中国人接受,这是问题的关键。第五章结语部分主要论述基督化家庭运动沉寂下去的原因,要想彻底的世俗化就不能实现基督化,但是不放弃基督化又不能生存下来。基督化家庭运动的“化中国”与民族主义的挑战成为国人不能接受它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基督教 民国时期 基督化家庭 世俗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93;B979.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导论8-12
- 一、学术史回顾8-10
- 二、选题意义及主要材料10
- 三、概念说明10-12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基督化家庭运动的缘起12-21
- 一、家庭变革的契机13-14
- 二、非基督教运动与本色化运动14-18
- 三、五年运动18-21
- 第二章 基督化家庭运动的兴衰21-37
- 一、运动的开启(1929—1936)21-27
- 二、困境中的求索(1937—1949)27-31
- 三、新时代的反思(50年代后)31-37
- 第三章 基督化家庭运动的组织与管理37-48
- 一、领导与组织机构37-41
- 二、运动形式与宣传工作41-48
- 第四章 在世俗化与基督化之间48-63
- 一、亦中亦西的婚姻49-55
- 二、本色化祭祖与基督化模式55-59
- 三、家庭教育的西化59-63
- 第五章 世俗与神圣的两难63-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会平;民国时期中国基督徒的两性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的基督化家庭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