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浅论海德格尔神学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17-04-15 14:04

  本文关键词:浅论海德格尔神学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海德格尔是否是一个神学家,这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海德格尔的整个哲学思想中有着极其深厚的神学蕴涵,而且,海德格尔自己还曾说过,如果没有神学的背景,他是不可能走上神学之路的。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巴登州的梅斯基尔希镇一户笃信天主教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梅斯基尔希镇中圣马丁天主教堂的司事,他的母亲也是一名天主教徒,引海德格尔走上寻求“存在意义”之路的精神导师、后来的弗莱堡主教约伯神父也是海德格尔家族的远亲。且他自小时候起就有做神父的愿望,并为之投入的大量的时间。 这篇文章主要以四篇海德格尔的有关神学的论文为基本,分别是《现象学与神学》、《今日神学中一种非客观化的思与言的问题》、《尼采的话“上帝死了》、《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其中《今日神学中一种非客观化的思与言的问题》是附录在《现象学与神学》后面的。但为了阐述的需要,我把它单独拿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章节。四篇论文探讨的主题各有不同,《现象学与神学》主要讨论现象学与神学之别,亦即哲学与神学之别、《今日神学中一种非客观化的思与言》主要讨论神学中的非客观化的思和言以及思与言两者之间的关系、《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主要讨论尼采的“上帝死了”这句话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主要讨论的是形而上学具有存在-神-逻辑学这样的内在机制。由这四篇论文的讨论,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海德格尔对神学几个基本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神学 现象学 思与言 尼采 存在-神-逻辑学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9
  • 第一章 现象学与神学9-18
  • 第一节 实证科学9-10
  • 第二节 神学10-14
  • 第三节 作为实证科学的神学与哲学的关系14-18
  • 第二章 今日神学中一种非客观化的思与言的问题18-23
  • 第一节 非客观化的思与言和客观化的思与言之间的关系?18-19
  • 第二节 什么是客观化的思与言?19-23
  • 第三章 再论“上帝死了”23-34
  • 第一节 去期备24-25
  • 第二节 超感性世界的陷落25-30
  • 第三节 价值30-34
  • 第四章 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34-41
  • 第一节 返回步伐34-38
  • 第二节 解蔽着的袭来38-41
  •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5
  • 后记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达晖;鲁迅前期思想与尼采[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年05期

2 欧孟秋;;上帝死了,尼采“活”着——尼采哲学价值散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3 王磊;;浅尝尼采的超人学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4 司道斌;;尼采“上帝死了”浅析[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5 陆耀东;;试谈鲁迅评尼采[J];齐鲁学刊;1978年01期

6 余虹;艺术:无神世界的生命存在——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与现代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周国平;;一位哲学家的诗——《尼采诗集》译后[J];读书;1986年07期

8 王晓华;;鲁迅对尼采思想的吸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王传发;关于尼采思想的几点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吉尔·德勒兹;崔增宝;;《尼采与哲学》英译版前言[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5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汝伦;;关于海德格尔的两个批评[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俞吾金;;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差异”理论及其启示(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德峰;;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洪兆惠;走进那片秋天的林[N];辽宁日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肖鹰;我们带汉语回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任昕;海德格尔与现代性后现代性诗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刘军(编辑);海德格尔与解构的政治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云也退;体悟思想巨匠的灵与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海勇;人的自然化[D];吉林大学;2010年

7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9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徐瑾琪;试论本真的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伍世文;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燕;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王星星;技术之追思[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浅论海德格尔神学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8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