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民国时期中国籍主教的选任之路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15 04:49
  中国籍主教之有无、有多少,是中国教会本地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籍主教的选任之路漫长而曲折,1674年罗文藻被任命为南京代牧,虽然时隔11年之后才举行祝圣典礼,但为中国籍主教选圣开了先河。1926年10月28日,首批6位中国籍主教在罗马祝圣,这是中国教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此后20余年间,又陆续选任中国籍主教55人,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进入一个新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政局巨烈动荡,由于种种原因,教廷没有培养选任更多的中国籍主教,特别是没有重视新升格的一些主教区、新成立的一些监牧区的本地化建设,丧失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外籍传教士一撤离,教区随之失去主心骨,中国教会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文章来源】:宗教学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
二、首批6位中国籍主教被祝圣及其意义
    第一,从中国教会的发展来看,第一批6个中国籍教区设立时间偏晚、准备仓促。
    第二,外籍修会在中国都有各自的传教区域,成立中国籍教区必须争取外籍修会的支持。
    第三,6位中国籍主教是当时中国籍神职人员的优秀代表。
    第四,6位中国籍主教行使主教权时间不一,但都对本教区乃至中国教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927年之后中国籍主教选任简况
四、对选任中国籍主教的反思
    第一,中国籍教区的弱小难以承载天主教中国化的重任。
    第二,培养选任中国主教缺乏主动性。
    第三,关于中国籍神职的素质问题。



本文编号:3138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38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