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莫高窟南区窟檐建筑遗迹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00:10
  莫高窟历史上曾修建过大量的窟檐建筑,现在高悬在崖壁上的五座唐宋窟檐就是当时的见证。至今不断有人在探寻唐宋时期窟檐建筑的辉煌。通过现状调查与文献相结合,探寻曾经窟檐建筑达到的程度和遭受毁坏的原因,更希望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以虚拟技术的形式再现莫高窟窟檐建筑的辉煌。 

【文章来源】:敦煌研究.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莫高窟南区窟檐建筑遗迹调查研究


4 第130窟顶被烧毁的佛殿

莫高窟,敦煌


莫高窟九层楼

照片,莫高窟,敦煌,俄国


莫高窟的建造延续了一千多年,作为一种功德行为,改造前代石窟从未间断过,而木构窟檐需要不断地维修保护才能长久保存。据敦煌藏经洞文献记载,始建于初唐的北大像在开凿之初就修建了窟檐以保护露出山崖的大像头部,到晚唐有《张淮深碑》(P.2762):“旧阁乃重飞四级,靡称金身,新增而横敞五层,高低得所……结脊双鸱,对危峰而争耸”[1]35。至五代、宋的曹氏归义军时期,北大像的下两层又出现“材木折损”的情况,当时敦煌的统治者曹元忠又组织了一次维修。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照片可知其是一座清代修建的五层硬山大窟檐(图8)。从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的照片中看到大佛头已经外露,保护的窟檐已经毁坏,现在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敦煌地方人士又重新集资修建的(图9)。此后,这座大窟檐又经历了几次维修,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从北大像窟檐乃至莫高窟的窟檐始建和多次重修情况看,是由于木构建筑的性质使然。图7 莫高窟第130窟窟檐现状图(李成拍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的敦煌[J]. 贾俊霞.  史学集刊. 1994(01)
[2]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二)[J]. 李永宁.  敦煌研究. 1982(02)



本文编号:3140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40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