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多尔玛石窟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4:59
  新发现的多尔玛石窟是目前在日喀则境内发现的保存较为完好的石窟遗址。多尔玛石窟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西藏乃至中国石窟的分布空间,其窟内壁画遗存为研究西藏早期佛教艺术、进一步探讨早期藏传密教瑜伽部金刚界曼荼罗传规在西藏腹心地带传播的途径、形式及研究藏传密教思想的发展等课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参考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文章来源】:西藏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多尔玛石窟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多尔玛石窟地理位置

平面图,石窟,平面图,壁画


多尔玛石窟为自然岩石上开凿的单体单室石窟,目前尚未发现石窟群,属于比较特殊的一处石窟遗址。其坐北朝南,单室,窟顶平整,平面形状呈马蹄形(见图2)。据观察,早期应是一座造像窟,已毁泥塑佛像背光,壁画分布在北壁、东北壁、东壁、西壁及南壁门口上下两侧,窟顶绘有壁画,但因山水渗透,一部分已经脱落(见图3)。由于该处石窟开凿位置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石窟遗址其受到人为破坏较少,除泥塑被毁外,窟内壁画清晰可见,保存较为完好。(二)壁画组合及内容

画布,内壁,佛像


窟内泥塑佛像后面绘制的头光、身光构成了佛像背光组合(见封二图1),这类组合大小各异,共有25个,其中东北面局部已经脱落,但按照布局特征此处应有4个佛像背光,值得注意的是南壁门口上的4个背光为明显的火焰背光,无头光及身光,因此,窟内总共有33个背光(见图3)。而且保存完好的主尊大背光共有4铺,平均高1.10米,宽0.7米,每一个主尊大背光左右上下共有4铺悬塑佛像背光,平均高0.80米,宽0.55米,外石窟东北壁破损较为严重,其壁画局部脱落,仅存画面漫漶不清,但按照窟内整体布局特征来看,此处应有1铺主尊背光和3铺悬塑佛像背光。同样单一的佛像背光是由头光及身光组成,头光内外圈均呈马蹄形,内圈涂白色,外圈饰有卷草纹,主尊佛像背光处理技法比较简单,除头光与上述一致外,背光设计比较特殊,从头光外圈到背光处以大面积的黑色作为过渡,背光绘有规则的曲线连纹,状似盛开的花朵,同时其外围又饰以莲瓣。眷属佛像身光设计比较繁缛,从里到外由3层图案构成,并以白色线条作为过渡,其中最内层为红色,未有装饰图案,而中间层以红色为底,边上勾勒出花瓣连纹,最外层饰有卷草纹,整个身光呈拱形束腰状,这种情形与一湖之隔的定结羌姆石窟中出现的泥塑佛像身光相似。2.图案及垂帐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卫藏地区几处佛教石窟遗址的调查与研究[J]. 霍巍.  西藏研究. 2002(03)
[2]印度·卫藏·敦煌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论[J]. 张亚莎.  敦煌研究. 2002(03)



本文编号:3142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42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