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宗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4:23
本文关键词:唐君毅宗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唐君毅作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最能彰显其思想特质的是他关于宗教的思考。通过早年对人生的切挚体验,,他认识到人是道德性宗教性存在,宗教是人类本心本性超越性的表达;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一套关于宗教的看法。居港后唐君毅对宗教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分析,对儒学宗教性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其晚年更是借鉴华严理论与黑格尔哲学的智慧,建构了庞大的“心通九境”的判教体系。终其一生,唐君毅都不曾放弃对宗教问题的思考;其宗教思想的显著特点是在超越的反省中把握人的内在超越,把握“天人合一”主客相涵相融的至高境界。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唐君毅宗教思想的发展历程,指出他对宗教的切挚体验与其独特的人格性情分不开,是和他对其文化哲学的中心概念“道德自我”的体认同步展开的;而力图复兴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以兼涵哲学、宗教、道德意蕴的儒家智慧为濒临毁灭危机的人类提供可能的整合形式,是他思考宗教问题的深层动机。第二章论述唐君毅的一般宗教理论。他首先对宗教意识等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继而以宗教义理的会通做比较宗教学的研究,肯定世界各宗教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并进一步阐释儒家心性之学所蕴涵的宗教性内涵,彰显儒者之教“即道德即宗教”、“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第三章论述他的判教思想。笔者认为他以“仁心本性”充量与否作为评判宗教意识十形态的标准,是他的判教活动在本体论层面的展开;通过对儒学宗教性内涵的阐释,他进一步将“仁心本性”标准推扩到对耶、佛、儒三教的评判,对耶、佛、儒三教的评判可以看作是其对宗教意识诸形态评判的进一步深化之理论结果。他认为兼涵道德、哲学、宗教意蕴的儒者之教,可以作为世界各大宗教共同的理论基础。 结语为笔者对唐君毅宗教思想的总结性评价。通过对“道德自我”的分析,笔者认为儒学缺乏应对现代社会个体自由、个体性原 WP=4 则挑战的资源,不能为现代社会个体提供终极性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无法成为世界各宗教共同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唐君毅 道德自我 宗教意识 仁心本性 判教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28
【目录】:
- 引 言8-12
- 第一章 唐君毅宗教思想的发展历程12-19
- 第一节 唐君毅早年对宗教的真切体验12-15
- 第二节 唐君毅居港后思考宗教问题的历史文化背景15-19
- 第二章 唐君毅宗教思想的具体展开19-40
- 第一节 唐君毅的一般宗教理论19-30
- 第二节 唐君毅的宗教比较论30-33
- 第三节 儒学的宗教性33-40
- 第三章 唐君毅的判教理论40-78
- 第一节 唐君毅对基督教、佛教、儒教的评判42-61
- 第二节 儒学可以作为各大宗教理论基础的根据61-78
- 结语78-86
- 注释86-88
- 参考文献88-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90-91
- 提要91-10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葛维春;;象山心学理论渊源探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赵圣勇;;“实体即主体”的生存论维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唐君毅宗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