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客家土地崇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8:07

  本文关键词:客家土地崇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民众对土地之情感,是包涵着热情与感恩的。中国民间对土地神的崇拜与敬祀,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这漫漫时空段,土地神祭祀既是国家之大典,又是民间之要俗,普天同祀,官民同重,成为一种以精神信仰生活宗教为桥梁,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人文现象。论文共分六章,研究的是土地崇拜及其发展现况,以北海地区主要客乡为调研中心,结合土地崇拜相关习俗,分析土地神(或社神,客家称土地伯公、社公)与民众及客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作一番富含现实意义的探讨。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原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客家民间信仰、土地崇拜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探讨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创新点之体现以及论证过程的难点等问题,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撰写工作的具体计划。 第二章交代了北海客家历史、发展概况,即从族谱、碑刻与口述等田野调研资料入手分析北海地区客家人的历史源流,深入了解与分析客家的分布与发展现状,同时着重说明主要客家乡镇的相关情况。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北海地区客乡的多神信仰习俗,一方面以合浦县作为北海地区代表,阐述区域民间信仰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当地民问信仰的空间与对象;另一方面是以闸口、公馆、白沙、曲樟四个主要客乡为例,从民间的佛道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方面阐述该地域存在着多神信仰的现象。 第四章开始回归本文中心主题,具体考察北海地区客乡的土地崇拜及其相关信仰习俗的情况与发展现状,从历史脉络概括性梳理了土地崇拜的产生、发展与流变,再结合实际田野调研材料,认真阐述了围绕土地崇拜展开的诸多事象,即土地神的庙祠与社神的社坛、土地神或社神在当地社区存在的现实情况,还有敬土做社与新年游神相关习俗。 第五章进入理论分析阶段,以希望为引线,以建构为手段,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人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进行展开论述,最终论证土地崇拜在北海地区客乡仍繁盛不衰的事实。 第六章是本文论述的中心与重点,即土地神在北海地区客乡民间信仰中地位的问题研究。首先从客乡岁时最大的祭祀节俗,即新年游神习俗分析土地崇拜在民间信仰中的表现形式,此举意在说明土地崇拜神偶之土地神仍发挥着巨大影响力这一事实。其次是突出土地崇拜对人的一生,即在生老病死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是从生命初现之挂灯习俗、活着希望之安龙习俗、终极关怀之祭祀后土习俗进行展开论述。再次是通过客家民居堂屋神龛上“天地君亲师”民间信仰秩序彰显土地崇拜的受民众拥护的崇高地位,而通过婚礼习俗加以表现,则突出了土地之神亲民性、生活化特征。最后是理论升华之重点内容,即辨析学术界一直以来对土地神尊卑地位的片面观点,阐明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与秩序中位列前位之真相。
【关键词】:北海 土地崇拜 做社 游神 民间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3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8
  • 一、选题背景9
  • 二、论文相关元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一) 客家民间信仰研究概况9-10
  • (二) 土地崇拜研究现状10-13
  • (三)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3-14
  • 三、研究意义、创新及难点14-16
  • (一) 研究意义15
  • (二) 创新与难点15-16
  • 四、研究方法与具体工作安排16-18
  • (一) 研究方法16-17
  • (二) 具体工作安排17-18
  • 第二章 北海客家历史、发展概况18-28
  • 一、田野调研视野下的历史溯源18-24
  • (一) 族谱方面18-20
  • (二) 碑刻方面20-21
  • (三) 口述史方面21-24
  • 二、分布与发展现状24-25
  • 三、北海地区客家人主要聚居乡镇概况25-28
  • 第三章 北海地区客乡的多神信仰习俗28-37
  • 一、北海地区民间信仰情况28-29
  • 二、北海地区客乡民间信仰情况29-34
  • (一) 民间佛教29-30
  • (二) 民间道教30-32
  • (三) 祖先崇拜32
  • (四) 自然崇拜32-33
  • (五) 国外宗教33-34
  • 附表34-37
  • 第四章 北海客家地区土地崇拜信仰37-69
  • 一、土地崇拜产生、发展与流变37-39
  • 二、北海地区客乡土地崇拜之庙祠与社坛概况39-45
  • (一) 社坛的数量39-40
  • (二) 社坛的名称40-42
  • (三) 管辖范围与功能42
  • (四) 社坛的建制42-45
  • 三、敬土做社习俗45-54
  • (一) 日常与社王伯公的互动与交流46-47
  • (二) 社日做社习俗情况47-53
  • (三) 福龙境里社的组织与做社习俗53-54
  • 四、新年游神习俗54-69
  • (一) 北海客家乡镇社区游土地神或社神情况55-57
  • (二) 围绕土地神或社神举行游神活动的成因57-59
  • (三) 游神的组织模式59-60
  • (四) 游神的节期60-61
  • (五) 游神中主神的庙祠建制情况61-62
  • (六) 游神的规模62-63
  • (七) 游神节俗63-69
  • 第五章 土地崇拜在当代客乡繁盛不衰解读69-77
  • 一、建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和谐之希望69-72
  • (一) 因时而动,遵循自然规律69-70
  • (二) 建立人——地亲缘关系70-71
  • (三) 感恩报德,坚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71-72
  • 二、建构人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良性循环之希望72-74
  • (一) 调节生活72-73
  • (二) 调控社会73
  • (三) 繁荣经济73-74
  • 三、建构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之希望74-77
  • (一) 整合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74-75
  • (二) 提供展示人生成功的舞台75
  • (三) 营造相互交流而激励成功的精神空间75-77
  • 第六章 土地神在北海客乡民间信仰之地位解读77-98
  • 一、从客乡岁时最大祭祀节日看土地崇拜的表现形式77-83
  • (一) 直接型的解读:区域性理想化空间下土地神信仰的实质78-79
  • (二) 双核心型的解读:土地神与地方其他核心神祗之间关系79-81
  • (三) 间接型解读:万变不离其宗的土地神信仰核心81-83
  • 二、土地神对人生过程的影响作用83-87
  • (一) 生生不息:挂灯习俗83-84
  • (二) 活着希望:土地龙神84-85
  • (三) 终极关怀:后土伯公85-87
  • 三、从堂屋神龛与婚礼拜堂仪式解读土地崇拜内涵87-92
  • (一) 客家民居中的神龛88-90
  • (二) 传统婚俗仪式之拜堂礼90
  • (三) 人生礼俗之婚礼与土地崇拜之间关系90-92
  • 四、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92-98
  • (一) 解读国内学者对土地神或社神地位的认识93-95
  • (二) 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95-98
  • 结语98-99
  • 参考文献99-103
  • 附录103-108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108-109
  • 后记109-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萧放;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汪化云,陈金仙;“拜堂”释义商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立;从母神、冢土到五色坛——周人土地神崇拜的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4期

5 潘国英;南方民间的土地神信仰[J];东南文化;1998年04期

6 周雪香;;民间信仰与移民社会——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熊守清;略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分布及其特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吴国富;泰国北部勉瑶挂灯礼仪反映的父系理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陈志明;东南亚华人的土地神与圣迹崇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周建新;;地方性与族群性:客家民间信仰的文化图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客家土地崇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2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