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摩诃衍那禅思想的特点及其在西藏的传播

发布时间:2017-04-20 19:14

  本文关键词:摩诃衍那禅思想的特点及其在西藏的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一、摩诃衍那传法背景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既受到印度、尼泊尔佛教影响,又受到西域和汉地唐朝佛教的影响。自从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时,佛教就成为汉藏文化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摩诃衍 印度佛教 禅思想 吐蕃 终极境界 无分别 无念 传播 佛性 修行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一、摩诃衍那传法背景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既受到印度、尼泊尔佛教影响,又受到西域和汉地唐朝佛教的影响。自从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时,佛教就成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汉僧在吐蕃的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在吐蕃,寂护所传播的印度中观瑜伽行思想,虽然得到了宫廷的认可,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汤惠生;青海玉树地区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2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落蕃官初探[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3 沙武田;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4 金滢坤;吐蕃瓜州节度使初探[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5 胡小鹏,杨惠玲;敦煌古藏文写本《吐谷浑(阿豺)纪年》残卷再探[J];敦煌研究;2003年01期

6 赵晓星;敦煌陷蕃、“归化”、“蕃和”和“丙寅年”时间考——有关敦煌陷蕃前后时间的几个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7 沙武田;;《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在敦煌吐蕃时期洞窟首次出现的原因[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张云;“节儿”考略[J];民族研究;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富学;王书庆;;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宗俊;唐前期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刘欣荣;摩诃衍那禅思想的特点及其在西藏的传播[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3 周云水;吐蕃伦理文化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4 宁艳红;北宗中后期普寂法系及其禅法[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沈文洁;藏传佛教宗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对西藏社会历史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杨丽;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教义思想[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景福 ,温华;西藏佛教与汉地佛教关系浅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2 镇英;全国佛教学术讨论会在古都西安市举行[J];哲学研究;1980年12期

3 宫大中;龙晙东山的几处密宗造像[J];中原文物;1980年01期

4 ;学术动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罗元贞;;日本的创价学会与公明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王德恩;萨囊彻辰略去佛教“未来劫”解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6期

7 涂厚善;;《佛国记》与古代印度史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8 张春波;;玄奘对唯识学说的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1期

9 丝路;古代西域名流之三:丹青妙手尉迟乙增[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10 方广,

本文编号:319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9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