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在西夏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发布时间:2017-04-25 03:09

  本文关键词:佛教在西夏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公元11至13世纪,佛教在西北地区广为传播,并作为西夏王朝的国教,主导了党项民族的精神信仰。笔者以西夏佛教为研究对象,试对佛教与西夏政权相结合的成因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佛教得以在西夏传播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雄厚的信仰基础。党项政权所辖的河西、陇右地区,很早就居住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河西走廊更是西域与中原交通的枢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便在这一地区传播开来,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末、五代时期,,在吐蕃、回鹘、归义军等政权的大力提倡和扶植下,佛教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信仰基础,使党项民族在比较高的起点上继承了这一地区的佛教信仰。 二、西夏统治者的崇奉与提倡。西夏统治者曾屡次向中原王朝求取佛经,在国内大修寺庙,并组织大规模的译经、校经活动。由此,崇信佛教在西夏国内蔚然成风,社会各个阶层都以佛教为精神寄托;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大力提倡,后人不仅能够看到西夏故地比比皆是的寺庙佛塔,还能看到用西夏文字编译出的佛教瑰宝《西夏文大藏经》。 三、良好的外部氛围。西夏时期,其周边各政权如北宋、辽、吐蕃、回鹘等大都崇信佛教。这种外部环境,促进了外来佛教在西夏的传播与交流。尤其在西夏中后期,从邻国吐蕃传入藏传佛教。这不仅给西夏佛教注入了新的内容,还为日后藏传佛教的进一步东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夏历代统治者对各种流派的佛教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因此,形成了多源头、多层次、富有民族特色的西夏佛教。
【关键词】:西夏 佛教 社会历史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K246.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一、西夏建国前河陇地区的佛教传播基础8-15
  • (一) 党项族迁入前佛教在河陇地区传播概况8-11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陇地区佛教传播概况8-9
  • 2 隋唐时期河陇地区佛教传播概况9-11
  • (二) 党项族迁入后佛教在河陇地区传播概况11-15
  • 1 唐末五代以来河陇地区佛教传播的新形势11-13
  • 2 河西回鹘佛教概况及对西夏的影响13-15
  • 二、西夏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提倡15-24
  • (一) 西夏建国前党项族的宗教信仰15-17
  • 1 党项族早期的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15-16
  • 2 巫术的盛行16-17
  • (二) 西夏建国后对佛教的推崇17-24
  • 1 佛教的传布17-18
  • 2 西夏前期佛教的发展18-20
  • 3 西夏后期佛教的广泛传播20-21
  • 4 对西夏崇佛的一些认识21-24
  • 三、周边各政权对西夏佛教传播的影响24-36
  • (一) 汉地佛教对西夏的影响24-29
  • 1 中原佛教对西夏的影响24-27
  • 2 中原佛教各宗派的影响27-28
  • 3 其他政权佛教对西夏的影响28-29
  • (二) 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29-36
  • 1 西夏接受藏传佛教的基础29-30
  • 2 西夏藏传佛教发展概况30-32
  • 3 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影响32-34
  • 4 西夏与藏传佛教的东传34-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2
  • 后记4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旭佳;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佛教在西夏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5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