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莫高窟洞窟环境数据统计分析在洞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3:03

  本文关键词:莫高窟洞窟环境数据统计分析在洞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环境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的优劣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相对文物而言,其环境的优劣同样影响文物保存的好坏。然而,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文物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文物保存环境是指文物所在的空间及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文物保存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自然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上人文环境的影响,文物劣化速度不断加剧,由于环境造成对文物毁坏的例子屡见不鲜,如石质文物风化,金属文物腐蚀,纸张酸度增加,壁画、彩画褪色,等等。 国家科委《影响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及文物保护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课题组近几年来通过对3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调查分析,认为大气污染是损害文物的祸首,降尘、酸性气体和酸雨则是最主要的因素。遗产地的环境监测对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遗产地管理机构对文物保护、管理做出决策的基础支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文化部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都涉及了遗产地的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监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颁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还规定了世界文化遗产地进行监测的主要内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要求有相应的科学检测措施和阶段监测,认为日常保养与监测制度是对文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护手段。 莫高窟的环境监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觉判断到系统化、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为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研究主要从洞窟微环境监测数据入手,分析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过程中洞窟内外的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的变化,把洞窟内微环境变化与洞窟内文物病害机理有效的结合,在分析研究莫高窟近20年的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了正常开放状态、模拟状态、“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状态、降雨过程中洞窟内外的微环境变化情况,结合壁画产生的病害机理,形成了洞窟内最高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的阈值,利用这些阈值,进一步把洞窟微环境监测应用到洞窟的管理中;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SF6气体,选择不同层位、形制、大小、有无甬道及大小等洞窟进行洞窟内空气速率研究,为进一步游客承载量实验采集最基础详实的科学数据。 (2)在“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分析旅游高峰期时游客对洞窟微环境的影响,确定最高游客参观下莫高窟洞窟微环境的极值。 (3)分析在极端天气(降雨)过程中洞窟内的温湿度监测数据,明确在降雨过程中,洞窟内微环境的变化特征,为以后的洞窟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4)通过对洞窟内微环境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合壁画病害产生的机理,明确相对湿度、C02浓度的相应阈值,用阈值来确定洞窟的开放状态,使得文物保护从被动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逐渐过渡,在其他遗产地监测体系建设中具有一定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莫高窟微环境监测体系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洞窟 微环境监测 数据分析 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9.21;X8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12-13
  • 1.2.1 选题的目的12
  • 1.2.2 选题的意义12-13
  • 1.3 研究现状13-15
  • 1.3.1 研究概况13-14
  • 1.3.2 国内外发展局势14-15
  • 1.3.2.1 国外发展局势14
  • 1.3.2.2 国内发展局势14-15
  • 1.3.3 莫高窟洞窟小环境监测现状15
  •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5-18
  • 1.5 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莫高窟基本概况19-22
  • 2.1 莫高窟的价值19-20
  • 2.2 莫高窟赋存环境20-22
  • 2.2.1 气象环境20-21
  • 2.2.2 水环境21-22
  • 第三章 典型洞窟空气交换速率对比分析22-29
  • 3.1 实验设计与方法22-23
  • 3.1.1 实验仪器22
  • 3.1.2 实验材料22-23
  • 3.2 实验洞窟与方法23-24
  • 3.2.1 实验洞窟的选择23
  • 3.2.2 实验方法23-24
  • 3.3 结果与讨论24-28
  • 3.3.1 洞窟大小与游客参观对空气交换率的影响24-25
  • 3.3.2 洞窟形制对空气交换率的影响25-27
  • 3.3.3 洞窟形制对空气交换率的影响27
  • 3.3.4 洞窟形制对空气交换率的影响27-28
  • 3.4 小结28-29
  • 第四章 游客对洞窟温湿度及CO.的影响研究29-36
  • 4.1 实验设计与方法30-32
  • 4.1.1 实验仪器30-31
  • 4.1.2 数据时间段的选择31-32
  • 4.2 结果分析32-36
  • 4.2.1 游客参观时洞窟内CO_2的变化32-34
  • 4.2.2 旅游高峰期时期洞窟内小环境的变化34-36
  • 第五章 降雨对洞窟内温湿度影响研究36-42
  • 5.1 降雨过程中洞窟内外温湿度的变化36-39
  • 5.2 干湿循环对保存文物的影响39-40
  • 5.3 洞窟相对湿度阈值的确定和洞窟管理40-4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2-44
  • 6.1 结论42-43
  • 6.2 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8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文杰;;莫高窟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J];敦煌研究;1988年03期

2 李实 ,张拥军 ,三浦定俊 ,西浦忠辉;敦煌莫高窟的气象观测——1988年春的温湿度变化[J];敦煌研究;1990年01期

3 樊锦诗;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4 李最雄;敦煌石窟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任务[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5 孙儒鉃;回忆石窟保护工作[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6 郑彩霞,秦全胜,汪万福;敦煌莫高窟窟区林地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7 秦全胜,郑彩霞,汪万福,李红寿;敦煌莫高窟窟区树木蒸腾耗水量的估算[J];敦煌研究;2002年04期

8 李最雄;敦煌石窟保护工作六十年[J];敦煌研究;2004年03期

9 张国彬,薛平,侯文芳,郭青林;游客流量对莫高窟洞窟内小环境的影响研究[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10 李红寿;敦煌莫高窟园林用水资源调查及园林用水分析[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涛;敦煌莫高窟供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莫高窟洞窟环境数据统计分析在洞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6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