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伦理与宗教对话
发布时间:2017-04-25 15:58
本文关键词:普世伦理与宗教对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孔汉思是最早提出普世伦理思想的学者,近年来他积极推进普世伦理思想的发展,倡导宗教对话,创建了普世伦理基金会。1993年,孔汉思起草了《走向普世伦理宣言》,很多学者对构建一种世界性的普世伦理思想表示赞同,但是对普世伦理思想的实施提出了一些质疑。 全球化的大背景使孔汉思深刻的认识到:世界危机的紧迫性,政治伦理和经济伦理的责任性。孔汉思将普世伦理思想从宗教伦理扩展到政治和经济领域,倡导一种能被全世界所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念。 孔汉思希望通过宗教对话的方式去实现其普世伦理思想。他通过对宗教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前提与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对话的两个基本形式:学术交流型和民间沟通型;最后得出了普世伦理思想对整个世界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普世伦理 宗教对话 孔汉思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1
- 一、国外研究现状8-9
- 二、国内研究现状9-11
- 第一章 孔汉思普世伦理思想的诞生11-19
- 第一节 孔汉思普世伦理思想的创建背景及必要性11-16
- 一、创建的社会背景11-15
- 二、创建普世伦理的必要性15-16
- 第二节 普世伦理的基本要求16-18
- 一、应该人道的对待所有的人16-17
-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18
-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思想19-31
- 第一节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观19-22
- 一、宗教领域普世伦理观19-20
- 二、政治领域普世伦理观20-21
- 三、经济领域普世伦理观21-22
- 第二节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之理论特点22-25
- 一、不应当是人权宣言的重复22-23
- 二、不应当是任何政治宣言23
- 三、不应当是独断的道德说教23-24
- 四、不应当是任何哲学论述24
- 五、不应当是任何狂热的宗教宣言24-25
- 第三节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之要点分析25-27
- 一、普世伦理应深入伦理层面25-26
- 二、争取得到所有人的赞同26
- 三、要在现实中自我批判26-27
- 第四节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思想的评价27-30
- 一、孔汉思理论的局限性27-28
- 二、孔汉思对质疑的解答28-30
-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建构普世伦理的基本方式——多元宗教对话31-42
- 第一节 宗教对话之实现可能31-32
- 一、平等的对待其他宗教31-32
- 二、宗教对话是一种必然32
- 三、所有宗教都有其存在的价值32
- 第二节 多元宗教文化之间的沟通问题32-35
- 一、对话的必要性33-34
- 二、宗教对话的基本态度34-35
- 第三节 多元宗教文化之间的对话的理论体系35-38
- 一、对话的前提36-38
- 二、对话的原则38
- 第四节 多元宗教对话的形式38-41
- 一、宗教对话的理论形式38-39
- 二、宗教对话的现实形式39-41
-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42-49
- 第一节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思想对世界宗教的影响42-44
- 一、宗教对话是化解民族冲突的方式42-43
- 二、普世伦理思想可以促进宗教和平43-44
- 第二节 基督教中的普世伦理思想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影响44-48
- 一、基督教的普世伦理观44-45
- 二、基督教伦理中的和谐音符45-48
- 本章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3-5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阳春;美国NEA准则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2 邹媛媛;西方普世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普世伦理与宗教对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6563.html